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功能性超分子组装体系的可控制备及生物应用

摘要第5-9页
ABSTRACT第9-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57页
    1.1 引言第18页
    1.2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现状第18-33页
        1.2.1 超分子聚合物简介第18-19页
        1.2.2 超分子聚合物的合成策略第19-21页
        1.2.3 超分子聚合物的拓扑结构第21-33页
    1.3 功能性超分子聚合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第33-45页
        1.3.1 光活性超分子聚合材料第33-37页
        1.3.2 电活性超分子聚合材料第37-41页
        1.3.3 生物活性超分子聚合材料第41-45页
    1.4 超分子聚合材料的生物应用第45-55页
        1.4.1 药物输送第45-48页
        1.4.2 基因转染第48-51页
        1.4.3 其他生物医药应用第51-55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第55-57页
第二章 两亲性卟啉分子的自组装及光学性能研究第57-87页
    2.1 引言第57-58页
    2.2 实验部分第58-64页
        2.2.1 仪器和药品第58-59页
        2.2.2 合成第59-63页
        2.2.3 表征第63-64页
        2.2.4 卟啉两性分子的水相自组装第6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64-86页
        2.3.1 5,10,15,20-四(4-N-乙吡啶基)卟啉的合成及表征第64-67页
        2.3.2 5,10,15,20-四(4-N-甲基偶氮苯-吡啶基)卟啉的合成及表征第67-69页
        2.3.3 偶氮苯/α-环糊精相互作用参数的测定第69-70页
        2.3.4 TAzoPyP/α-环糊精化学计量比的测定第70-71页
        2.3.5 卟啉组装体的形貌和结构第71-75页
        2.3.6 卟啉组装体的组装机理第75-78页
        2.3.7 卟啉组装体的光学性能第78-83页
        2.3.8 卟啉组装体的光响应特性第83-86页
    2.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三章 光可逆超分子超支化聚合物的构建第87-111页
    3.1 引言第87-88页
    3.2 实验部分第88-96页
        3.2.1 仪器和药品第88-90页
        3.2.2 合成第90-95页
        3.2.3 表征第95-9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96-109页
        3.3.1 偶氮苯二聚体的合成及表征第96-97页
        3.3.2 β-环糊精三聚体的合成及表征第97-98页
        3.3.3 偶氮苯/β-环糊精相互作用参数的测定第98-102页
        3.3.4 超分子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第102-105页
        3.3.5 超分子超支化聚合物的光致聚合/解聚合行为第105-107页
        3.3.6 可逆的光致顺反异构化第107-108页
        3.3.7 可逆的光致荧光淬灭与恢复行为第108-109页
    3.4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第四章 仿水母呼吸发光囊泡体系的构建第111-149页
    4.1 引言第111-113页
    4.2 实验部分第113-123页
        4.2.1 仪器和药品第113-115页
            4.2.1.1 药品第113-115页
        4.2.2 合成第115-120页
        4.2.3 表征第120-121页
        4.2.4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水相自组装第121-122页
        4.2.5 细胞实验第122页
        4.2.6 水母的发光机理以及质子化平衡常数(pKa)的计算第122-12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23-147页
        4.3.1 PEG-b-PDMA-Azo的合成及表征第123-125页
        4.3.2 PEG-b-PDMA-Azo的热力学相转变第125页
        4.3.3 PEG-b-PDMA-Azo的水相自组装及其临界聚集浓度(CAC)第125-128页
        4.3.4 组装体的结构及其组装机理第128-130页
        4.3.5 pH诱导的呼吸行为第130-133页
        4.3.6 囊泡的呼吸机理第133-134页
        4.3.7 聚集诱导的荧光发射行为(AIE)第134-137页
        4.3.8 呼吸诱导的荧光淬灭和恢复行为第137-140页
        4.3.9 可见光诱导的光致异构化行为第140-145页
        4.3.10 光致异构化诱导的组装体尺寸和形貌变化第145-146页
        4.3.11 光致异构化诱导的可逆荧光变化第146-147页
        4.3.12 囊泡在COS-7 细胞中的成像研究第147页
    4.4 本章小结第147-149页
第五章 超分子荧光纳米粒子的生物成像研究第149-170页
    5.1 引言第149-150页
    5.2 实验部分第150-158页
        5.2.1 仪器和药品第150-152页
        5.2.2 合成第152-156页
        5.2.3 表征第156-157页
        5.2.4 细胞实验第157-15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58-169页
        5.3.1 超分子荧光纳米粒子构建组分的合成及表征第158-159页
        5.3.2 超分子荧光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尺寸第159-162页
        5.3.3 超分子荧光纳米粒子的紫外吸收光谱第162-163页
        5.3.4 超分子荧光纳米粒子的荧光性能第163-164页
        5.3.5 超分子荧光纳米粒子在生理环境中的稳定性第164-166页
        5.3.6 超分子荧光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第166-167页
        5.3.7 超分子荧光纳米粒子在癌细胞中的成像效果第167-169页
    5.4 本章小结第169-170页
第六章 氧化还原响应超分子线性阳离子基因载体的构建第170-192页
    6.1 引言第170-171页
    6.2 实验部分第171-177页
        6.2.1 仪器和药品第171-173页
        6.2.2 合成第173-175页
        6.2.3 表征第175-176页
        6.2.4 细胞实验第176-177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77-190页
        6.3.1 β-环糊精二聚体的合成及表征第177-178页
        6.3.2 二茂铁二聚体的合成及表征第178-180页
        6.3.3 二茂铁/β-环糊精相互作用参数的测定第180-181页
        6.3.4 二茂铁二聚体/β-环糊精二聚体化学计量比的测定第181-182页
        6.3.5 阳离子超分子聚合物的制备第182-184页
        6.3.6 阳离子超分子聚合物的氧化还原响应第184-185页
        6.3.7 阳离子超分子聚合物对质粒DNA的压缩能力测试第185-188页
        6.3.8 阳离子超分子聚合物的细胞毒性测试第188-189页
        6.3.9 体外转染测试第189-190页
    6.4 本章小结第190-192页
第七章 电荷可调的超分子树形阳离子基因载体的构建第192-221页
    7.1 引言第192-194页
    7.2 实验部分第194-204页
        7.2.1 仪器和药品第194-196页
        7.2.2 合成第196-201页
        7.2.3 表征第201-202页
        7.2.4 细胞实验第202-204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204-219页
        7.3.1 超支化聚缩水甘油的合成及表征第204-205页
        7.3.2 金刚烷改性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的合成及表征第205-207页
        7.3.3 全伯胺化 β-环糊精和全叔胺化 β-环糊精的合成及表征第207-209页
        7.3.4 超分子树形阳离子聚合物的构建及结构表征第209-212页
        7.3.5 超分子树形阳离子聚合物的质子缓冲能力测试第212-213页
        7.3.6 超分子树形阳离子聚合物对质粒DNA的压缩能力测试第213-216页
        7.3.7 超分子树形阳离子聚合物的细胞毒性测试第216-217页
        7.3.8 体外转染测试第217-219页
    7.4 本章小结第219-221页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221-224页
    8.1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第221-223页
    8.2 工作展望第223-224页
参考文献第224-253页
致谢第253-255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或投寄的学术论文第255-259页

论文共2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声波辅助Cu/Al液相钎焊接头冶金连接机制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在线半监督学习理论、算法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