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各种船舶论文--军用舰艇(战舰)论文

鱼雷入水及其近场水下爆炸对舰船结构毁伤特性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5-33页
    1.1 引言第15-17页
    1.2 水下爆炸基本现象及分类第17-18页
    1.3 研究方法与进展综述第18-28页
        1.3.1 入水冲击水动力特性研究进展第19页
        1.3.2 近场水下爆炸载荷研究进展第19-22页
        1.3.3 水下爆炸气泡与复杂边界耦合特性研究进展第22-24页
        1.3.4 近场水下爆炸对舰船毁伤特性研究进展第24-28页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小结第28-29页
    1.5 本论文主要工作第29-33页
        1.5.1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29-30页
        1.5.2 论文的创新点第30-33页
第2章 流固耦合问题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第33-55页
    2.1 引言第33页
    2.2 流固耦合方法比较分析第33-39页
        2.2.1 欧拉法第34-35页
        2.2.2 拉格朗日法第35-36页
        2.2.3 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ALE)第36-37页
        2.2.4 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方法(CEL)第37页
        2.2.5 边界元方法第37-38页
        2.2.6 无网格方法第38-39页
    2.3 耦合欧拉-拉格朗日(CEL)理论方法第39-45页
        2.3.1 控制方程第39-41页
        2.3.2 耦合界面控制第41-42页
        2.3.3 耦合方法有效性验证第42-45页
    2.4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理论方法第45-53页
        2.4.1 场函数的核近似第46-47页
        2.4.2 场函数导数的核近似第47-50页
        2.4.3 状态方程第50-52页
        2.4.4 SPH方法有效性验证第52-53页
    2.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3章 鱼雷入水冲击全非线性水动力特性研究第55-69页
    3.1 引言第55-56页
    3.2 数学模型第56-61页
        3.2.1 全非线性边界条件第57-58页
        3.2.2 控制方程求解第58-61页
    3.3 数值结果与讨论第61-66页
        3.3.1 鱼雷垂直入水第61-65页
        3.3.2 鱼雷斜向入水第65-66页
    3.4 本章小结第66-69页
第4章 鱼雷近场水下爆炸冲击波及结构响应特征研究第69-85页
    4.1 引言第69页
    4.2 自由场与沉底爆炸冲击波传播特性第69-75页
        4.2.1 四周固壁的自由场中冲击波传播特性第70-71页
        4.2.2 沉底爆炸与自由场爆炸冲击波传播特性对比第71-75页
    4.3 水下爆炸冲击波在液舱结构中传播规律第75-81页
        4.3.1 计算模型第75页
        4.3.2 冲击波的产生及其传播规律第75-77页
        4.3.3 液舱对冲击波衰减的作用第77-78页
        4.3.4 外板对冲击波衰减的作用第78-80页
        4.3.5 破口的计算与分析第80-81页
    4.4 近场爆炸冲击波与中远场爆炸对比分析第81-83页
    4.5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5章 鱼雷近场水下爆炸弹片及射流作用下结构响应特征研究第85-109页
    5.1 引言第85-86页
    5.2 舰船舷侧液舱弹片碰撞现象研究第86-98页
        5.2.1 计算模型及冲击波传播第86-89页
        5.2.2 液舱宽度对弹片衰减效应的影响第89-92页
        5.2.3 外板厚度对弹片衰减效应的影响第92-94页
        5.2.4 有无液舱外板的影响第94-95页
        5.2.5 液舱破口计算分析第95-97页
        5.2.6 不同弹片入射角衰减的影响第97-98页
    5.3 射流对舰船结构的影响第98-108页
        5.3.1 计算模型及射流冲击过程第99-101页
        5.3.2 射流对板的破坏规律第101-102页
        5.3.3 射流速度的衰减第102-103页
        5.3.4 不同射流形状及速度对舰船结构的影响第103-108页
    5.4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第6章 近自由液面下结构破口附近水下爆炸气泡运动特性试验研究第109-145页
    6.1 引言第109-110页
    6.2 试验基本原理第110-112页
        6.2.1 试验装置第110页
        6.2.2 试验模型第110-111页
        6.2.3 坐标系定义及无量纲参数第111-112页
    6.3 单层壁面破口附近气泡运动特性第112-128页
        6.3.1 近壁面破口附近气泡运动特性第112-116页
        6.3.2 近自由液面下垂直壁面破口附近气泡运动特性第116-121页
        6.3.3 近自由液面下倾斜壁面破口附近气泡运动特性第121-128页
    6.4 双层壁面破口附近气泡运动特性第128-141页
        6.4.1 近双层壁面破口附近气泡运动特性第128-135页
        6.4.2 半舱双层壁面破口附近气泡运动特性第135-139页
        6.4.3 空舱双层壁面破口附近气泡运动特性第139-141页
    6.5 本章小结第141-145页
第7章 鱼雷近场水下爆炸对大型舰船毁伤特性研究第145-177页
    7.1 引言第145页
    7.2 载荷及边界条件第145-149页
        7.2.1 气泡射流载荷及施加方法第146-147页
        7.2.2 射流对舰船结构的毁伤第147-149页
    7.3 计算模型及工况说明第149-151页
    7.4 塑性位移的取法第151-152页
    7.5 鱼雷攻击舰船局部强度校核第152-161页
        7.5.1 爆距 1m船艏正下方爆炸的局部强度校核第153-154页
        7.5.2 爆距 2m船艏正下方爆炸的局部强度校核第154-155页
        7.5.3 爆距 4m船艏正下方爆炸的局部强度校核第155-160页
        7.5.4 爆距 6m船艏正下方爆炸的局部强度校核第160-161页
    7.6 冲击环境分析第161-169页
        7.6.1 同工况下不同位置的冲击环境第162-167页
        7.6.2 设备及人员冲击环境安全区域评估第167-169页
    7.7 舰船设备一体化抗冲击分析第169-175页
        7.7.1 加速度响应第170-173页
        7.7.2 应力响应第173-174页
        7.7.3 柴油机结构冲击安全性分析第174-175页
        7.7.4 结论第175页
    7.8 本章小结第175-177页
结论第177-180页
参考文献第180-19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95-196页
致谢第196-197页

论文共1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船载星光/惯性组合导航系统校准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间断伽辽金方法的近场水下爆炸载荷及其对结构冲击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