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20页 |
1.1 动力电池SOH估计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动力电池SOH估计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SOH的相关定义 | 第10-11页 |
1.2.2 SOH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SOH估计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锂离子电池的特性 | 第13-17页 |
1.3.1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 第13-15页 |
1.3.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5页 |
1.3.3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 第15-17页 |
1.4 锂离子动力电池SOH的评价指标 | 第17-19页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19-20页 |
2 影响锂离子电池组SOH的因素 | 第20-31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影响锂离子单体电池SOH的因素 | 第20-22页 |
2.3 影响锂离子电池组SOH的因素 | 第22-27页 |
2.3.1 锂离子单体电池不一致性问题分析 | 第22-23页 |
2.3.2 锂离子单体电池连接方式对电池组SOH的影响 | 第23-27页 |
2.4 提高锂离子电池组SOH的措施 | 第27-30页 |
2.4.1 一般性措施 | 第27-28页 |
2.4.2 电池均衡管理措施 | 第28-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锂离子电池组建模 | 第31-48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锂离子单体电池模型概述 | 第31-34页 |
3.3 锂离子电池组建模 | 第34-36页 |
3.3.1 电池组模型简介 | 第34-35页 |
3.3.2 电池组模型的建立 | 第35-36页 |
3.4 电池组模型参数辨识 | 第36-46页 |
3.4.1 最小二乘法原理介绍 | 第36-37页 |
3.4.2 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参数辨识 | 第37-43页 |
3.4.3 模型参数辨识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4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粒子滤波算法估计电池组SOH | 第48-59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粒子滤波算法简介 | 第48-50页 |
4.3 利用粒子滤波算法估计电池组SOH | 第50-53页 |
4.4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粒子滤波算法估计电池组SOH | 第53-58页 |
4.4.1 支持向量机原理 | 第53-56页 |
4.4.2 利用SVM-PF算法估计电池组SOH | 第56-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总结 | 第59-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