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交流电机论文--异步电机论文

无轴承异步电机及其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无轴承电机概述第9-12页
        1.1.1 无轴承电机研究背景第9-11页
        1.1.2 无轴承电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 无轴承异步电机概述第12-15页
        1.2.1 无轴承异步电机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无轴承异步电机的发展趋势第13-14页
        1.2.3 无轴承异步电机的应用领域第14-15页
    1.3 滑模变结构控制第15-17页
        1.3.1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发展状况第15-16页
        1.3.2 滑模变结构控制抖振的产生与抑制第16-17页
    1.4 本文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第17-19页
        1.4.1 研究意义第17页
        1.4.2 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无轴承异步电机运行机理及数学模型第19-30页
    2.1 无轴承异步电机运行机理第19-23页
        2.1.1 洛伦兹力第20-21页
        2.1.2 麦克斯韦力第21-23页
    2.2 无轴承异步电机数学模型第23-25页
        2.2.1 径向悬浮力数学模型第24页
        2.2.2 旋转部分数学模型第24页
        2.2.3 电机悬浮系统运动方程第24-25页
    2.3 无轴承异步电机气隙磁场定向控制系统及仿真第25-29页
        2.3.1 无轴承异步电机气隙磁场定向控制系统第25-27页
        2.3.2 无轴承异步电机气隙磁场定向控制仿真第27-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基于新型趋近律的无轴承异步电机滑模变结构控制第30-43页
    3.1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理论及设计方法第30-34页
        3.1.1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理论第30-33页
        3.1.2 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设计第33-34页
    3.2 新型趋近律——自变速指数趋近律的设计与性能分析第34-37页
    3.3 无轴承异步电机滑模控制器设计第37-38页
    3.4 基于自变速指数滑模控制器的无轴承异步电机控制系统仿真第38-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基于负载转矩观测器的无轴承异步电机滑模变结构控制第43-52页
    4.1 无轴承异步电机的自变速指数滑模控制器设计第43-44页
    4.2 基于转动惯量在线识别的负载转矩滑模观测器设计第44-48页
        4.2.1 负载转矩滑模观测器的设计第44-46页
        4.2.2 基于转动惯量在线辨识的负载转矩观测器第46-48页
    4.3 基于负载转矩滑模观测器的无轴承异步电机控制系统仿真第48-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无轴承异步电机负载转矩滑模观测器数字控制系统设计第52-63页
    5.1 芯片介绍第52-53页
        5.1.1 TMS320F2812 DSP主要性能介绍第52-53页
        5.1.2 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芯片第53页
    5.2 无轴承异步电机数字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第53-58页
        5.2.1 功率驱动主电路第54-55页
        5.2.2 电源电路设计第55-56页
        5.2.3 电流检测电路设计第56页
        5.2.4 保护电路设计第56-57页
        5.2.5 硬件实物模型第57-58页
    5.3 基于滑模控制策略的无轴承异步电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第58-60页
        5.3.1 主程序流程设计第58-59页
        5.3.2 中断服务子程序设计第59-60页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0-62页
    5.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3-65页
    6.1 论文工作总结第63-64页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学术成果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及其界面修饰的研究
下一篇:Audio Jack连接器注塑成型仿真试验及工艺参数多目标质量优化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