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建筑节能设计论文

中美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绪论第9-30页
    1.1 研究背景第9-12页
        1.1.1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第9-12页
        1.1.2 国内绿色建筑评价发展现状及问题第12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3 国外研究现状第13-20页
        1.3.1 国际典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介绍第13-19页
        1.3.2 国外学者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研究第19-20页
    1.4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5页
        1.4.1 我国主要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介绍第20-23页
        1.4.2 国内学者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研究第23-24页
        1.4.3 研究综述第24-25页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25-27页
        1.5.1 概念界定第25-26页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6-27页
        1.5.3 创新点第27页
    1.6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第27-30页
        1.6.1 研究方法第27-29页
        1.6.2 论文框架第29-30页
2 中美绿色建筑评价指标市场应用实践总结第30-53页
    2.1 概述第30页
    2.2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统计分析第30-36页
        2.2.1 总体情况第30-35页
        2.2.2 指标技术应用情况第35-36页
    2.3 LEED中国市场认证项目统计分析第36-39页
        2.3.1 总体情况数量分布第36-37页
        2.3.2 年度增长第37-39页
    2.4 绿标和LEED中国市场认证项目比较第39-41页
        2.4.1 总体情况比较第39-41页
        2.4.2 比较结论第41页
    2.5 绿色建筑案例调研分析第41-52页
        2.5.1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第41-47页
        2.5.2 LEED标识项目第47-52页
        2.5.3 案例对比总结第52页
    2.6 本章小结第52-53页
3 中美及国际典型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第53-79页
    3.1 概述第53页
    3.2 中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构成比较第53-69页
        3.2.1 评价体系制定者第53-55页
        3.2.2 评价对象与评价范围第55-56页
        3.2.3 评价指标第56-66页
        3.2.4 指标权重第66-68页
        3.2.5 综合评价模型和评价结果第68-69页
    3.3 中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运营管理比较第69-72页
        3.3.1 认证流程第69-70页
        3.3.2 认证费用第70-72页
    3.4 中美与国际典型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第72-78页
        3.4.1 各评价体系基本信息比较第72-74页
        3.4.2 评价目的第74页
        3.4.3 评价对象第74-75页
        3.4.4 评价内容第75-76页
        3.4.5 评价方法第76-77页
        3.4.6 权重制定第77-78页
    3.5 本章小结第78-79页
4 中美绿色建筑评价指标内容变化趋势分析第79-111页
    4.1 概述第79页
    4.2 ASGB评价指标新旧版本变化第79-89页
        4.2.1 指标大类变化第80-81页
        4.2.2 评价指标的对应关系第81-89页
    4.3 LEED评价指标新旧版本变化第89-96页
        4.3.1 指标大类变化第90页
        4.3.2 评价指标的对应关系第90-96页
    4.4 评价指标变化趋势分析第96-110页
        4.4.1 ASGB评价指标变化趋势分析第96-101页
        4.4.2 LEED评价体系变化趋势分析第101-109页
        4.4.3 对比与总结第109-110页
    4.5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5 中美绿色建筑评价指标敏感性分析第111-136页
    5.1 概述第111页
    5.2 指标敏感性的内涵第111-112页
        5.2.1 敏感性的概念和意义第111页
        5.2.2 敏感性的研究方法第111-112页
    5.3 中美绿色建筑评价指标敏感性统计第112-127页
        5.3.1 ASGB指标敏感性统计第112-118页
        5.3.2 LEED指标敏感性统计第118-127页
    5.4 中美绿色建筑评价指标敏感性比较第127-133页
        5.4.1 总体情况比较第127-129页
        5.4.2 各指标大类敏感性比较第129-133页
        5.4.3 比较结论第133页
    5.5 弱敏感性指标成因及对策总结第133-134页
        5.5.1 CFI畸低评价指标第133-134页
        5.5.2 CFI畸高评价指标第134页
    5.6 本章小结第134-136页
6 中美绿色建筑评价指标应用案例对比分析第136-147页
    6.1 概述第136页
    6.2 项目概况第136-138页
        6.2.1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第136-137页
        6.2.2 LEED中国市场认证项目第137-138页
    6.3 评价指标应用情况对比第138-146页
        6.3.1 节地类指标第138-139页
        6.3.2 节能类指标第139-141页
        6.3.3 节水类指标第141-142页
        6.3.4 节材类指标第142-143页
        6.3.5 室内环境质量指标第143-144页
        6.3.6 对比总结第144-146页
    6.4 本章小结第146-147页
结论第147-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52页
附录A LEEDv4认证项目指标得分数据统计表第152-155页
附录B 中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技术指标应用数据数据统计表第155-1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57-158页
致谢第158-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历史建筑的商业化再利用设计研究
下一篇:工地管理与质量、成本控制的方法研究--以玉林市同德苑工地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