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安全认证技术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2章 相关基础知识 | 第15-26页 |
2.1 RFID相关基础知识 | 第15-16页 |
2.2 混沌映射 | 第16-18页 |
2.2.1 切比雪夫混沌映射 | 第16-17页 |
2.2.2 扩展的切比雪夫混沌映射 | 第17页 |
2.2.3 切比雪夫混沌映射两大难题 | 第17-18页 |
2.3 BAN逻辑 | 第18-21页 |
2.4 相关RFID安全认证协议 | 第21-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一种安全的RFID委托认证方案 | 第26-46页 |
3.1 一种安全的RFID委托认证方案的构造 | 第28-33页 |
3.1.1 系统初始化阶段 | 第28-29页 |
3.1.2 普通认证阶段 | 第29-30页 |
3.1.3 委托认证阶段 | 第30-33页 |
3.2 方案分析 | 第33-45页 |
3.2.1 正确性分析 | 第33-41页 |
3.2.2 安全性分析 | 第41-44页 |
3.2.3 性能分析 | 第44-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一种具有弹性泄露特性的认证方案 | 第46-59页 |
4.1 一种具有弹性泄露特性的认证方案的构造 | 第48-49页 |
4.1.1 初始化阶段 | 第48页 |
4.1.2 认证阶段 | 第48-49页 |
4.2 方案分析 | 第49-57页 |
4.2.1 可扩展性 | 第49-50页 |
4.2.2 正确性分析 | 第50-54页 |
4.2.3 安全性分析 | 第54-56页 |
4.2.4 性能分析 | 第56-5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9-60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