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电子数据的合法性问题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3页 |
第一节 研究的必要性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刑事电子数据合法性概述 | 第13-21页 |
第一节 刑事电子数据的概念及特征 | 第13-16页 |
一、刑事电子数据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刑事电子数据的特征 | 第14-16页 |
第二节 证据的合法性 | 第16-17页 |
一、证据合法性的概念 | 第16页 |
二、证据合法性的内容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刑事电子数据的合法性 | 第17-20页 |
一、刑事电子数据合法性的概念 | 第17页 |
二、刑事电子数据合法性的内容 | 第17-20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刑事电子数据合法性的影响因素 | 第21-30页 |
第一节 取证主体方面的因素 | 第21-23页 |
第二节 取证程序和方法方面的因素 | 第23-26页 |
一、非法电子数据排除规则的缺失 | 第23-25页 |
二、特殊取证手段对电子数据合法性的影响 | 第25-26页 |
第三节 证据形式方面的因素 | 第26-28页 |
一、缺乏具体的格式要求 | 第26-27页 |
二、复制件可否作为定案依据的争议 | 第27-28页 |
第四节 法庭调查程序方面的因素 | 第28-29页 |
一、举证环节对电子数据合法性的影响 | 第28页 |
二、质证环节对电子数据合法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刑事电子数据合法性的保障 | 第30-41页 |
第一节 规范电子数据的取证主体 | 第30-32页 |
一、在立法上明确取证人员的范围 | 第30-32页 |
二、设立专门的电子数据取证部门 | 第32页 |
第二节 规范电子数据的取证程序和取证方法 | 第32-36页 |
一、规范取证人员的取证程序和方法 | 第32-33页 |
二、完善电子数据的取证规则 | 第33-34页 |
三、构建非法电子数据排除规则 | 第34-36页 |
第三节 规范电子数据的表现形式 | 第36-39页 |
一、在立法上明确电子数据的形式和格式 | 第37-38页 |
二、明确复制件的法律地位 | 第38-39页 |
第四节 规范电子数据的法庭调查程序 | 第39-40页 |
一、完善电子数据法庭举证程序 | 第39页 |
二、强化电子数据法庭质证程序 | 第39-40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结束语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