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准东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的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矿区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第9-10页
        1.2.1 对土地资源和土壤环境的影响第9页
        1.2.2 对地表水的影响第9页
        1.2.3 对大气的影响第9页
        1.2.4 对植被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第9-10页
    1.3 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研究进展第10-11页
        1.3.1 国外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进展第10页
        1.3.2 国内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进展第10-11页
    1.4 矿区土壤理化性质改良研究进展第11-12页
    1.5 矿区植被恢复和植物抗旱性研究进展第12-13页
    1.6 述评第13页
    1.7 研究思路第13页
    1.8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9 技术路线第14-15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5-19页
    2.1 野外采样第15页
    2.2 土壤样品实验室分析第15页
        2.2.1 土壤理化指标的测定第15页
        2.2.2 土壤生物学指标的测定第15页
    2.3 7种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特征第15-16页
    2.4 盆栽试验第16-18页
        2.4.1 盆栽试验的材料第16-17页
        2.4.2 种子的预处理第17页
        2.4.3 盆栽试验设计第17页
        2.4.4 盆栽试验方法与干旱胁迫试验第17-18页
    2.5 试验指标的测定方法第18页
    2.6 数据分析与处理第18-19页
第三章 排土场与周边土壤质量评价第19-28页
    3.1 土壤理化性质的特征分析第19-24页
        3.1.1 土壤含水量的基本特征第19页
        3.1.2 土壤pH值的基本特征第19-20页
        3.1.3 土壤可溶性盐含量的基本特征第20-21页
        3.1.4 土壤容重的基本特征第21页
        3.1.5 土壤养分含量的基本特征第21-24页
            3.1.5.1 土壤N素第21-22页
            3.1.5.2 土壤P素第22-23页
            3.1.5.3 土壤K素第23-24页
        3.1.6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基本特征第24页
    3.2 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特征第24-25页
    3.3 土壤综合质量评价第25-27页
        3.3.1 排土场和周边土壤各指标主成分分析第25-26页
        3.3.2 排土场和周边土壤综合质量评价值分析第26-27页
    3.4 结论与讨论第27-28页
第四章 土壤改良基质的优方案第28-33页
    4.1 植物生物量极差分析第28-29页
    4.2 植物出苗率、株高极差分析第29-30页
    4.3 植物生长状况方差分析第30-31页
        4.3.1 1个月后植物生长状况方差分析第30-31页
        4.3.2 2个月后的植物生长状况方差分析第31页
    4.4 优方案的选择第31页
    4.5 结论与讨论第31-33页
第五章 抗旱植物的筛选第33-42页
    5.1 干旱胁迫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第33页
    5.2 干旱胁迫下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第33-35页
    5.3 干旱胁迫下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第35-36页
    5.4 干旱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第36-40页
        5.4.1 干旱胁迫对7种植物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0、Fv的影响第37-38页
        5.4.2 干旱胁迫对7种植物PSⅡ潜在活性的影响第38页
        5.4.3 干旱胁迫对7种植物最大光化学效率的影响第38-40页
    5.5 7种植物抗旱性综合评价第40页
    5.6 结论与讨论第40-4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2-44页
    6.1 结论第42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iDAR结合高分辨率影像的城市不透水地表提取研究
下一篇:凝结水对荒漠植物群落特征及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