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东北东部49种木本植物果实成熟期的影响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植物物候研究 | 第9-13页 |
1.2.1 物候学的概念 | 第9页 |
1.2.2 物候介绍 | 第9-10页 |
1.2.3 中国现代物候学的创立 | 第10-11页 |
1.2.4 物候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2.5 物候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12-13页 |
1.3 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14-17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1.5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数据和方法 | 第18-22页 |
2.1 数据的来源 | 第18页 |
2.2 研究地点概况 | 第18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18-21页 |
2.4 统计分析 | 第21-22页 |
3 结果分析 | 第22-33页 |
3.1 1963-2014 年气象的变化趋势 | 第22-24页 |
3.2 气象因子对果实成熟期的影响 | 第24-29页 |
3.2.1 温度与果实成熟期的相关性 | 第24-26页 |
3.2.2 水汽压与果实成熟期的相关性 | 第26-28页 |
3.2.3 相对湿度与果实成熟期的相关性 | 第28-29页 |
3.2.4 日照时数与果实成熟期的相关性 | 第29页 |
3.2.5 降水量与果实成熟期的相关性 | 第29页 |
3.3 果实成熟期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 第29-31页 |
3.3.1 果实成熟期与温度的回归分析 | 第29-30页 |
3.3.2 果实成熟期与水汽压的回归分析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4 讨论 | 第33-36页 |
4.1 讨论 | 第33-36页 |
5 结论 | 第36-37页 |
5.1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