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7页 |
1.2 钢轨伤损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1 钢轨伤损分类 | 第17页 |
1.2.2 无损检测技术在钢轨伤损检测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1.2.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4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页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20-23页 |
1.3.1 主要问题 | 第21页 |
1.3.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21-22页 |
1.3.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钢轨顶面裂纹检测电磁场理论基础 | 第23-32页 |
2.1 物质磁化过程 | 第23-26页 |
2.1.1 铁磁性材料磁化曲线 | 第24-25页 |
2.1.2 磁滞现象 | 第25页 |
2.1.3 退磁 | 第25-26页 |
2.2 电磁场基本定律 | 第26-27页 |
2.2.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第26页 |
2.2.2 安培环路定理 | 第26页 |
2.2.3 磁场高斯定理 | 第26-27页 |
2.2.4 磁路欧姆定律 | 第27页 |
2.3 漏磁检测技术原理 | 第27-30页 |
2.3.1 漏磁场 | 第28页 |
2.3.2 绕线U型磁轭磁路分析 | 第28-30页 |
2.4 信号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2.4.1 低通滤波 | 第30页 |
2.4.2 正交解调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钢轨顶面裂纹漏磁检测有限元仿真与分析 | 第32-41页 |
3.1 有限元理论 | 第32页 |
3.2 基于Ansoft Maxwell的漏磁检测系统仿真与分析 | 第32-35页 |
3.2.1 模型的构建 | 第32-34页 |
3.2.2 裂纹漏磁场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34-35页 |
3.3 裂纹漏磁信号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40页 |
3.3.1 不同深度裂纹的漏磁信号对比 | 第36-37页 |
3.3.2 不同提离下的漏磁信号对比 | 第37页 |
3.3.3 深度和提离对裂纹漏磁信号的综合影响分析 | 第37-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钢轨顶面裂纹巡检系统软硬件设计 | 第41-76页 |
4.1 硬件总体设计 | 第41-42页 |
4.2 多小车结构检测探头设计 | 第42-47页 |
4.2.1 磁化器 | 第42-43页 |
4.2.2 漏磁场测量传感器 | 第43-46页 |
4.2.3 提离值测量传感器 | 第46-47页 |
4.3 信号处理模块设计 | 第47-52页 |
4.4 触发信号电路设计 | 第52-57页 |
4.4.1 电压比较器 | 第52-56页 |
4.4.2 里程计数器 | 第56-57页 |
4.5 系统主机和电源模块设计 | 第57-59页 |
4.5.1 工控机和采集卡 | 第57-58页 |
4.5.2 电源模块设计 | 第58-59页 |
4.6 软件总体框图 | 第59页 |
4.7 底层控制软件程序设计 | 第59-63页 |
4.7.1 信号处理电路控制程序设计 | 第60-61页 |
4.7.2 触发信号电路程序设计 | 第61-63页 |
4.8 人机交互界面程序设计 | 第63-75页 |
4.8.1 主窗体程序设计 | 第63-67页 |
4.8.2 设置窗体程序设计 | 第67-69页 |
4.8.3 里程校准程序设计 | 第69-70页 |
4.8.4 数据回看窗体程序设计 | 第70-72页 |
4.8.5 警告查看窗体程序设计 | 第72-74页 |
4.8.6 通信窗体程序设计 | 第74-75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钢轨顶面裂纹巡检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76-96页 |
5.1 钢轨样例介绍 | 第76-79页 |
5.2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 第79-94页 |
5.2.1 实验过程 | 第79-81页 |
5.2.2 结果分析 | 第81-9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6-98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9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