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减隔震控制技术 | 第10-11页 |
1.3 建筑结构中的隔震 | 第11-13页 |
1.3.1 建筑隔震结构的发展 | 第12-13页 |
1.4 桥梁结构中的隔震 | 第13-14页 |
1.4.1 桥梁隔震的发展 | 第13-14页 |
1.5 隔震支座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5.1 橡胶支座 | 第14-17页 |
1.5.2 摩擦滑移支座 | 第17-20页 |
1.6 摩擦摆支座的工程应用 | 第20页 |
1.7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隔震支座理论分析及摩擦摆力学性能试验 | 第21-29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1.1 隔震支座的基本性能 | 第21页 |
2.2 橡胶隔震支座的相关性能及弹性理论 | 第21-23页 |
2.3 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作用原理及相关性能 | 第23-24页 |
2.4 摩擦摆支座相关性能实验 | 第24-27页 |
2.4.1 摩擦摆支座摩擦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干摩擦的试验 | 第25-26页 |
2.4.2 摩擦摆支座摩擦材料为聚四氟乙烯的润滑摩擦试验 | 第26-27页 |
2.5 本章总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橡胶支座隔震分析 | 第29-42页 |
3.1 模型建模 | 第29-30页 |
3.1.1 工程概况 | 第29页 |
3.1.2 主要荷载取值 | 第29页 |
3.1.3 主要结构材料的选取 | 第29页 |
3.1.4 基础设计说明 | 第29-30页 |
3.2 橡胶支座隔震分析与计算 | 第30-32页 |
3.2.1 隔震支座产品规格及力学性能 | 第31页 |
3.2.2 隔震支座布置 | 第31-32页 |
3.3 隔震结构的计算模型 | 第32-33页 |
3.3.1 计算模型 | 第32-33页 |
3.4 地震动选取 | 第33-36页 |
3.5 动力分析结果 | 第36-40页 |
3.5.1 设防烈度下的分析 | 第36-37页 |
3.5.2 罕遇地震分析 | 第37-40页 |
3.6 隔震层以上结构设计 | 第40-4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摩擦摆支座隔震分析研究 | 第42-53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摩擦摆隔震结构设计流程 | 第42-43页 |
4.3 隔震层的布置 | 第43-45页 |
4.3.1 选隔震支座 | 第43页 |
4.3.2 布置支座 | 第43-45页 |
4.4 地震波的选取 | 第45-48页 |
4.5 动力时程分析 | 第48-50页 |
4.5.1 设防地震分析 | 第48-49页 |
4.5.2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分析 | 第49-50页 |
4.6 分别运用两种支座后结构的减震效果对比 | 第50-52页 |
4.6.1 层间位移反应对比 | 第50-51页 |
4.6.2 相对加速度反应对比 | 第51页 |
4.6.3 水平向减震系数对比 | 第51-5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3-56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