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3.1 并购重组绩效的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2 定向增发绩效的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3 整体上市绩效的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第2章 整体上市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2.1 概念的界定 | 第20-22页 |
2.1.1 整体上市的定义 | 第20页 |
2.1.2 整体上市的基本模式 | 第20-21页 |
2.1.3 并购绩效 | 第21-22页 |
2.2 基础理论 | 第22-25页 |
2.2.1 效率理论 | 第22-23页 |
2.2.2 信号理论 | 第23页 |
2.2.3 掏空与支持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楚江新材整体上市绩效分析 | 第25-48页 |
3.1 楚江新材整体上市的概况 | 第25-29页 |
3.1.1 整体上市关联方简介 | 第25-26页 |
3.1.2 整体上市过程 | 第26-27页 |
3.1.3 整体上市方案 | 第27-28页 |
3.1.4 整体上市各方之间的关系 | 第28页 |
3.1.5 整体上市目的 | 第28-29页 |
3.2 定向增发整体上市的市场绩效分析 | 第29-34页 |
3.2.1 事件研究法 | 第29-30页 |
3.2.2 确定研究事件及事件日 | 第30页 |
3.2.3 确定事件期和估计期 | 第30页 |
3.2.4 计算异常报酬率及累计异常报酬率 | 第30-31页 |
3.2.5 市场绩效的度量 | 第31-34页 |
3.3 定向增发整体上市的财务绩效分析 | 第34-47页 |
3.3.1 盈利能力分析 | 第35-38页 |
3.3.2 偿债能力分析 | 第38-41页 |
3.3.3 营运能力分析 | 第41-44页 |
3.3.4 成长性分析 | 第44-47页 |
3.4 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整体上市影响绩效的原因分析 | 第48-55页 |
4.1 资本运作层面原因分析 | 第48-49页 |
4.1.1 整体上市信息披露分析 | 第48页 |
4.1.2 整体上市注入资产质量分析 | 第48页 |
4.1.3 整体上市对大股东的影响分析 | 第48-49页 |
4.2 经营管理层面原因分析 | 第49-55页 |
4.2.1 整体上市的规模优势分析 | 第49-51页 |
4.2.2 整体上市对关联交易的影响分析 | 第51页 |
4.2.3 整体上市对同业竞争的影响分析 | 第51-52页 |
4.2.4 整体上市对生产制造的影响分析 | 第52-53页 |
4.2.5 整体上市的协同效应分析 | 第53-55页 |
第5章 整体上市案例的评价及借鉴意义 | 第55-57页 |
5.1 对楚江新材整体上市的评价 | 第55-56页 |
5.1.1 整体上市对于市场绩效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 第55页 |
5.1.2 整体上市对于公司营运能力和成长性的提高作用不可持续 | 第55页 |
5.1.3 整体上市带来了管理效率的提高与经营协同 | 第55-56页 |
5.2 楚江新材整体上市的借鉴意义 | 第56-57页 |
5.2.1 整体上市资产注入要以优质资产为标的 | 第56页 |
5.2.2 整体上市后应进行生产线的调整和资源的充分整合 | 第56页 |
5.2.3 做好信息披露工作确保整体上市对市场绩效的提升 | 第56-57页 |
第6章 结论与研究不足 | 第57-59页 |
6.1 结论 | 第57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