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1.1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19页 |
2.1 农村土地产权理论 | 第16页 |
2.2 地租地价理论 | 第16-17页 |
2.3 金融相关的理论 | 第17页 |
2.4 抵押担保理论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玉田县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现状分析 | 第19-23页 |
3.1 调查样本的基本特征 | 第19-20页 |
3.2 农户家庭收入来源、借款渠道调研 | 第20页 |
3.3 农户对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认知调查 | 第20-21页 |
3.4 农户对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贷款需求调查 | 第21页 |
3.5 农户贷款用途、额度与期限预期、还款能力调查 | 第21-22页 |
3.6 家庭收入水平对贷款需求的影响 | 第22-23页 |
第四章 玉田县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30页 |
4.1 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3-26页 |
4.1.1 农户对土地产权抵押贷款意愿与农户基本特征的交叉分析 | 第23-24页 |
4.1.2 农户对土地产权抵押贷款意愿与农户家庭特征的交叉分析 | 第24-25页 |
4.1.3 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与外部环境特征的交叉分析 | 第25-26页 |
4.2 农户对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贷款意愿模型构建 | 第26-28页 |
4.2.1 模型选择 | 第26页 |
4.2.2 研究假设 | 第26页 |
4.2.3 变量假设 | 第26-28页 |
4.3 农户对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贷款意愿实证分析 | 第28-30页 |
4.3.1 农户个人特征的影响 | 第28-29页 |
4.3.2 农户家庭特征的影响 | 第29页 |
4.3.3 外部环境特征的影响 | 第29-30页 |
第五章 玉田县金融机构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业务开展状况与存在问题 | 第30-37页 |
5.1 玉田县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土地产权抵押的政策环境 | 第30-32页 |
5.2 玉田县金融机构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业务运行情况 | 第32-34页 |
5.2.1 金融机构的配套措施及具体实践 | 第32页 |
5.2.2 玉田县开展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取得的成效 | 第32-34页 |
5.3 玉田县金融机构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业务存在问题 | 第34-37页 |
5.3.1 玉田县金融机构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政策与制度不和谐 | 第34页 |
5.3.2 玉田县金融机构土地产权抵押融资风险担保覆盖面较小 | 第34-35页 |
5.3.3 玉田县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 第35页 |
5.3.4 玉田县农村土地产权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滞后 | 第35-36页 |
5.3.5 玉田县金融机构货款贷款成本较高 | 第36-37页 |
第六章 国外农地抵押贷款主要经验与借鉴 | 第37-41页 |
6.1 德国模式 | 第37页 |
6.2 美国模式 | 第37-38页 |
6.3 日本模式 | 第38页 |
6.4 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 第38-39页 |
6.4.1 法律保障 | 第38页 |
6.4.2 因地制宜 | 第38页 |
6.4.3 配套措施 | 第38页 |
6.4.4 资金来源 | 第38-39页 |
6.5 国内现行模式的经验总结与借鉴 | 第39-41页 |
6.5.1 主要模式 | 第39页 |
6.5.2 经验总结 | 第39-41页 |
第七章 推动唐山市玉田县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1-46页 |
7.1 完善玉田县配套的制度体系 | 第41-42页 |
7.2 扩大玉田县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风险担保覆盖面 | 第42页 |
7.3 健全完善玉田县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体系 | 第42-44页 |
7.4 加快玉田县农村土地确权系统建设 | 第44页 |
7.5 提升玉田县金融机构贷款效能降低成本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