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治安策略制定中实现警察权和公民权动态平衡的重要性 | 第12-19页 |
1.1 治安策略的概念、特点及重要性 | 第12-15页 |
1.1.1 治安策略的概念 | 第12-13页 |
1.1.2 治安策略的特点 | 第13-14页 |
1.1.3 治安策略对治安秩序维护的重要性 | 第14-15页 |
1.2 治安策略制定的关键是处理警察权和公民权的关系 | 第15-19页 |
1.2.1 治安策略制定的重点是解决警察权与公民权的矛盾 | 第16页 |
1.2.2 治安策略制定的难点是实现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平衡 | 第16-19页 |
2 治安策略制定中警察权与公民权的辩证关系 | 第19-26页 |
2.1 警察权与公民权具有内在统一性 | 第19-20页 |
2.1.1 警察权来源于公民权 | 第19-20页 |
2.1.2 警察权运行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民权 | 第20页 |
2.2 警察权与公民权表现为外在的对立性 | 第20-23页 |
2.2.1 警察权滥用侵害公民权 | 第21-22页 |
2.2.2 公民权异化妨碍警察权 | 第22-23页 |
2.3 警察权与公民权平衡的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3.1 管理论:侧重行政权的管理作用 | 第23页 |
2.3.2 控权论:要求控制行政权 | 第23-24页 |
2.3.3 平衡论:强调权力与权利的对立统一 | 第24-26页 |
3 境外警务策略对我国治安策略制定的启示 | 第26-32页 |
3.1 英国治安策略:追求平等中立 | 第26-27页 |
3.1.1 英国治安策略追求平等中立的背景 | 第26-27页 |
3.1.2 英国治安策略追求平等中立的表现 | 第27页 |
3.2 美国治安策略:强调警察权威 | 第27-29页 |
3.2.1 美国治安策略强调警察权威的背景 | 第28页 |
3.2.2 美国治安策略强调警察权威的表现 | 第28-29页 |
3.3 日本治安策略:重视公民权利 | 第29-32页 |
3.3.1 日本治安策略重视公民权利的背景 | 第29-30页 |
3.3.2 日本治安策略重视公民权利的表现 | 第30-32页 |
4 治安策略制定中科学处理警察权与公民权关系的基本原则 | 第32-41页 |
4.1 采用平衡理论的关系视角进行审视 | 第32-33页 |
4.1.1 确立警察权与公民权平等的法律地位 | 第32-33页 |
4.1.2 保证警察权与公民权的能动性 | 第33页 |
4.1.3 推动警察权与公民权的互动性 | 第33页 |
4.2 遵循治安策略的价值导向 | 第33-36页 |
4.2.1 秩序价值 | 第34页 |
4.2.2 正义价值 | 第34-35页 |
4.2.3 效益价值 | 第35-36页 |
4.3 统筹兼顾各类影响因素 | 第36-38页 |
4.3.1 时空环境 | 第36-37页 |
4.3.2 人员特点 | 第37页 |
4.3.3 法律规定 | 第37-38页 |
4.4 注重治安策略的阶段性特点 | 第38-41页 |
4.4.1 在治安预防中侧重公民权 | 第38页 |
4.4.2 在治安控制中侧重警察权 | 第38-39页 |
4.4.3 在治安处置中侧重警察权 | 第39-40页 |
4.4.4 在治安重建中侧重公民权 | 第40-41页 |
5 治安策略制定中警察权和公民权的平衡标准 | 第41-51页 |
5.1 治安策略制定中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平衡具有动态变化性 | 第41-44页 |
5.1.1 二者在不同阶段动态平衡 | 第41-42页 |
5.1.2 二者在不同的治安业务中各有侧重 | 第42-44页 |
5.2 治安策略制定中警察权与公民权平衡的基本要求 | 第44-51页 |
5.2.1 根本目标:既有秩序又有活力 | 第44页 |
5.2.2 总体向度:既有权威又有服务 | 第44-46页 |
5.2.3 基本幅度:既不侵犯私域又保障安全感 | 第46-47页 |
5.2.4 整体力度: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最小强制力 | 第47-49页 |
5.2.5 一般方法:依法、规范、灵活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