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脱硫与固硫论文

伞罩型除尘脱硫塔入口结构优化模拟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30页
    1.1 中国大气污染现状第13-16页
        1.1.1 中国大气污染概述第13-14页
        1.1.2 中国大气污染特征第14-15页
            1.1.2.1 二氧化硫第14页
            1.1.2.2 颗粒物第14-15页
        1.1.3 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第15-16页
    1.2 粉尘和SO_2 的危害第16-19页
        1.2.1 粉尘的危害第16-18页
        1.2.2 酸雨的危害第18-19页
    1.3 目前主要的除尘脱硫技术第19-23页
        1.3.1 常用的除尘技术第19页
        1.3.2 常用的烟气脱硫工艺第19-20页
        1.3.3 湿法除尘脱硫一体化技术第20-23页
    1.4 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介绍第23-25页
        1.4.1 CFD 方法第23-25页
        1.4.2 CFD 技术特点第25页
    1.5 CFD 方法在除尘脱硫领域的应用第25-28页
        1.5.1 国外研究状况第25-27页
        1.5.2 国内的研究状况第27-28页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2章 FLUENT 软件基本理论及应用第30-48页
    2.1 FLUENT 软件简介第30-31页
    2.2 FLUENT 网格划分第31-35页
        2.2.1 网格类型第31-32页
        2.2.2 网格的划分第32-35页
    2.3 湍流模型第35-38页
        2.3.1 湍流模型介绍第35-36页
        2.3.2 标准k-ε湍流模型第36-37页
        2.3.3 RNG k-ε湍流模型第37-38页
    2.4 多相流模型第38-44页
        2.4.1 稀疏两相流理论基础第38-40页
            2.4.1.1 拉格朗日描述第38-39页
            2.4.1.2 欧拉描述第39-40页
        2.4.2 离散相模型第40-42页
        2.4.3 欧拉模型第42-44页
    2.5 求解器第44-48页
        2.5.1 数值格式概况第44-46页
            2.5.1.1 分离解方法第44-45页
            2.5.1.2 耦合解方法第45-46页
        2.5.2 求解器使用步骤第46-48页
第3章 伞罩型除尘脱硫塔入口加装导流板优化模拟第48-66页
    3.1 物理模型简介第48-49页
    3.2 网格的划分第49-50页
    3.3 基本假设第50页
    3.4 理论模型的选择第50页
    3.5 边界条件第50-56页
        3.5.1 边界条件介绍第50-52页
        3.5.2 DPM 颗粒相边界条件介绍第52-53页
        3.5.3 边界条件的选择第53-56页
    3.6 控制方程组的离散化第56-61页
        3.6.1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第56-57页
        3.6.2 动量方程的离散第57-58页
        3.6.3 连续方程的离散第58页
        3.6.4 压力速度耦合第58-61页
            3.6.4.1 SIMPLE 算法描述第58-60页
            3.6.4.2 SIMPLEC 算法描述第60-61页
    3.7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61-65页
        3.7.1 单相流分析第61-63页
        3.7.2 多相流分析第63-64页
        3.7.3 模拟结果的验证第64-65页
    3.8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4章 伞罩型除尘脱硫塔入口倾斜方式优化模拟第66-71页
    4.1 网格的划分第66页
    4.2 基本假设第66页
    4.3 理论模型的选择第66-67页
    4.4 边界条件第67-68页
        4.4.1 连续相初始条件第67页
        4.4.2 离散相边界条件第67-68页
    4.5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68-70页
        4.5.1 塔内流线场模拟结果及分析第68-69页
        4.5.2 塔内速度场模拟结果及分析第69-70页
    4.6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9页
致谢第79-80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纳米管负载锰氧化物选择性催还原NO的研究
下一篇:地下水转化为真空泵循环水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