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真实感的场景绘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引言 | 第9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9-11页 |
·论文的工作 | 第11-12页 |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二章 非真实感场景绘制技术研究 | 第13-25页 |
·真实感图形学 | 第13-14页 |
·真实感绘制技术 | 第14-16页 |
·基于图像的绘制技术 | 第14-15页 |
·基于点的绘制技术 | 第15页 |
·基于图形与图像的混合绘制技术 | 第15-16页 |
·非真实感场景绘制技术概述 | 第16-22页 |
·真实感绘制在实际应用和艺术中的缺陷 | 第16-17页 |
·非真实感绘制的产生 | 第17页 |
·非真实感绘制的定义 | 第17-18页 |
·非真实感绘制的发展历史 | 第18-19页 |
·非真实感绘制的特点 | 第19-20页 |
·非真实感绘制的分类 | 第20-21页 |
·非真实感绘制的应用领域 | 第21-22页 |
·非真实感的主要绘制技术 | 第22-24页 |
·基于笔触的绘制技术 | 第23页 |
·模拟自然介质的绘制技术 | 第23-24页 |
·卡通风格的绘制技术 | 第24页 |
·基于光照模型的绘制技术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基于笔触的非真实感绘制算法研究 | 第25-47页 |
·笔触 | 第25页 |
·目标函数 | 第25-26页 |
·基于笔触的经典绘制算法 | 第26-28页 |
·优化算法 | 第26-27页 |
·贪婪算法 | 第27-28页 |
·一种基于场景图像的非真实感笔触绘制算法 | 第28-30页 |
·单元笔触 | 第28-29页 |
·笔触模型 | 第29-30页 |
·图像增强和信息拾取分析 | 第30-38页 |
·颜色模型 | 第30-33页 |
·图像的色调量化和增强 | 第33-35页 |
·图像的颜色、亮度信息和轮廓拾取 | 第35-38页 |
·利用B-spline 生成曲线笔触的算法 | 第38-40页 |
·笔触的不同类型 | 第38-39页 |
·利用B-spline 生成曲线笔触的算法 | 第39-40页 |
·沿图像轮廓进行笔触绘制的算法 | 第40-41页 |
·一种新的笔触绘制的算法 | 第41-46页 |
·笔触方向的产生 | 第42-43页 |
·控制点确定 | 第43-44页 |
·具体算法 | 第44页 |
·自适应笔触分布算法 | 第44-46页 |
·笔触绘制算法的实现效果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三维模型轮廓线的检测和绘制技术研究 | 第47-59页 |
·引言 | 第47页 |
·轮廓线的分类 | 第47-48页 |
·轮廓线的检测算法 | 第48-54页 |
·图像空间的轮廓线检测算法 | 第48-50页 |
·图形空间的轮廓线检测算法 | 第50-54页 |
·轮廓线的风格化绘制技术 | 第54-55页 |
·轮廓线绘制的原则 | 第54页 |
·轮廓线的风格化绘制技术 | 第54-55页 |
·综合轮廓线绘制算法 | 第55-58页 |
·算法描述 | 第55-56页 |
·轮廓线获取 | 第56-57页 |
·算法流程 | 第57-58页 |
·实现效果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算法的程序实现 | 第59-79页 |
·实现环境平台 | 第59页 |
·基于笔触的非真实感绘制算法实现 | 第59-67页 |
·一种基于场景图像的非真实感笔触绘制算法流程 | 第59-60页 |
·图像增强模块 | 第60-62页 |
·信息提取模块 | 第62-64页 |
·利用B-spline 生成笔触的算法流程 | 第64-65页 |
·沿图像轮廓进行笔触绘制算法流程 | 第65-67页 |
·新的笔触绘制算法流程 | 第67页 |
·基于笔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实现 | 第67-73页 |
·实现过程 | 第68-72页 |
·演示结果 | 第72-73页 |
·模型的轮廓线绘制实现 | 第73-78页 |
·程序实现框架 | 第73页 |
·场景绘制模块 | 第73-74页 |
·模型导入模块 | 第74-75页 |
·模型边分类模块 | 第75-76页 |
·轮廓线绘制模块 | 第76-77页 |
·程序实现结果 | 第77-78页 |
·程序测试 | 第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