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制药工艺论文

泼尼松龙超细粉体的制备和表征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2页
Contents第12-16页
符号说明第16-1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34页
    1.1 微纳米粉体特性及应用第17页
    1.2 药物微纳米化第17-19页
        1.2.1 微纳米化在改善药物溶出中的作用第17-18页
        1.2.2 微纳米化在靶向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第18-19页
        1.2.3 微纳米化在药物缓、控释中的作用第19页
        1.2.4 药物微纳米化在不同给药方式中的优势第19页
    1.3 药物微纳米化的方法第19-22页
        1.3.1 常规机械粉碎法第20页
        1.3.2 高压均质法第20页
        1.3.3 喷雾干燥法第20-21页
        1.3.4 超临界流体技术第21页
        1.3.5 乳化聚合法第21页
        1.3.6 液相沉淀法第21-22页
    1.4 反溶剂重结晶技术第22-26页
        1.4.1 药物结晶技术对医药生产的重要性第22页
        1.4.2 反溶剂结晶技术简介第22-23页
        1.4.3 反溶剂重结晶过程分析第23-26页
    1.5 药物多晶型现象第26-28页
        1.5.1 研究药物多晶型的意义第26页
        1.5.2 药物多晶型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第26页
        1.5.3 药物多晶型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第26-27页
        1.5.4 药物多晶型对制剂的影响第27页
        1.5.5 药物多晶型的鉴别研究第27-28页
    1.6 微纳米药物粉体的团聚第28-31页
        1.6.1 微纳米药物粉体的主要性能参数第28-29页
        1.6.2 微纳米药物粉体的产生团聚的原因第29-30页
        1.6.3 微纳米粉体的分散第30-31页
    1.7 泼尼松龙第31-32页
        1.7.1 概述第31页
        1.7.2 泼尼松龙多晶型现象第31-32页
        1.7.3 泼尼松龙微粉化现状第32页
    1.8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32-34页
第二章 喷雾干燥法制备泼尼松龙微粉的研究第34-49页
    2.1 喷雾干燥法的基本原理第34-35页
    2.2 实验方法第35-37页
        2.2.1 原料与设备第35页
        2.2.2 实验过程第35-36页
            2.2.2.1 喷雾干燥的基本操作参数第35-36页
            2.2.2.2 喷雾干燥的不同体系第36页
        2.2.3 泼尼松龙粉体的表征第36-37页
            2.2.3.1 泼尼松龙粉体的粒度及形貌分析第36页
            2.2.3.2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36-37页
            2.2.3.3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37页
            2.2.3.4 稳定性研究第37页
            2.2.3.5 体外溶出度分析第3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7-48页
        2.3.1 不同喷雾干燥体系的研究结果第37-43页
            2.3.1.1 喷雾干燥泼尼松龙异丙醇溶液第37-38页
            2.3.1.2 喷雾干燥Q的W溶液第38-39页
            2.3.1.3 喷雾干燥泼尼松龙水混悬液第39-40页
            2.3.1.4 喷雾干燥反溶剂重结晶混悬液第40-43页
        2.3.2 喷雾干燥产品表征第43-48页
            2.3.2.1 FT-IR表征第44页
            2.3.2.2 XRD表征第44-45页
            2.3.2.3 稳定性研究第45-46页
            2.3.2.4 溶出实验第46-48页
    2.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反溶剂重结晶法制备泼尼松龙微粉的研究第49-75页
    3.1 反溶剂重结晶法的基本原理第49页
    3.2 实验方法第49-53页
        3.2.1 原料和设备第49-50页
        3.2.2 反溶剂重结晶法制备工艺第50-51页
            3.2.2.1 制备工艺第50-51页
            3.2.2.2 考察对象第51页
        3.2.3 泼尼松龙粉体的表征第51-53页
            3.2.3.1 泼尼松龙粉体的粒度及形貌分析第51-52页
            3.2.3.2 FT-IR分析第52页
            3.2.3.3 TGA-DSC分析第52页
            3.2.3.4 XRD分析第52页
            3.2.3.5 比表面积测定第52页
            3.2.3.6 稳定性研究第52页
            3.2.3.7 泼尼松龙含量分析第52-53页
            3.2.3.8 体外溶出度分析第53页
            3.2.3.9 抗二甲苯所致急性炎症研究第5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3-74页
        3.3.1 不同反溶剂重结晶体系的研究结果第53-67页
            3.3.1.1 溶剂-反溶剂体系的选择第54-55页
            3.3.1.2 N-W体系第55-58页
            3.3.1.3 N-W(含Q)体系第58-62页
            3.3.1.4 N-F体系第62-65页
            3.3.1.5 干燥方式的考察第65-67页
        3.3.2 反溶剂重结晶产品的表征第67-74页
            3.3.2.1 FT-IR表征第67-69页
            3.3.2.2 TGA-DSC表征第69-70页
            3.3.2.3 XRD表征第70页
            3.3.2.4 稳定性研究第70-72页
            3.3.2.5 泼尼松龙含量分析第72页
            3.3.2.6 溶出曲线第72-73页
            3.3.2.7 抗二甲苯所致急性炎症研究第73-74页
    3.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四章 结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致谢第82-83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84页
作者简介第84页
导师简介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合成气转化为低碳烯烃Fe-Mn-K/AC纳米催化剂的研究
下一篇:液相沉淀法制备阿奇霉素超细粉体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