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10页 |
1 我国大陆寿险代理活动中的诚信危机 | 第10-19页 |
1.1 寿险个人代理在我国大陆的发展 | 第10-13页 |
1.2 寿险个人代理活动中的最大诚信原则 | 第13-14页 |
1.3 寿险个人代理活动中的诚信危机 | 第14-19页 |
2 寿险个人代理人失信行为的正式制度分析 | 第19-32页 |
2.1 我国大陆现行寿险个人代理制度的正式约束 | 第19-23页 |
2.1.1 营销渠道的选择 | 第20-21页 |
2.1.2 组织构架 | 第21页 |
2.1.3 个人代理人的日常管理和考核 | 第21-22页 |
2.1.4 薪酬分配制度 | 第22-23页 |
2.1.5 培训管理 | 第23页 |
2.2 寿险个人代理制度中诚信规范的国际比较 | 第23-28页 |
2.2.1 美国的寿险个人代理制度 | 第23-24页 |
2.2.2 我国台湾地区寿险个人代理制度分析 | 第24-25页 |
2.2.3 日本寿险个人代理制度分析 | 第25-26页 |
2.2.4 英国寿险个人代理制度分析 | 第26-27页 |
2.2.5 国际寿险个人代理制度对我国未来寿险营销模式的借鉴意义 | 第27-28页 |
2.3 影响目前寿险个人代理人诚信的若干制度因素 | 第28-32页 |
2.3.1 个人代理人的薪酬制度不尽合理 | 第28-29页 |
2.3.2 社会的宏观信用环境恶劣 | 第29页 |
2.3.3 微观信用体系尚未建成,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信用化的进程 | 第29页 |
2.3.4 保险公司的纵容是寿险个人代理人失信违约的重要原因 | 第29-30页 |
2.3.5 保险公司对寿险个人代理人的培训不到位 | 第30页 |
2.3.6 现行法律存在空白点,而且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 | 第30页 |
2.3.7 缺乏强有力的实施机制 | 第30-32页 |
3 寿险个人代理人失信行为的非正式制度分析 | 第32-41页 |
3.1 中西诚信观比较 | 第32-35页 |
3.2 中西契约观比较 | 第35-37页 |
3.3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模式对代理制度的影响 | 第37-41页 |
4 寿险个人代理人失信行为的博弈分析 | 第41-48页 |
4.1 博弈模型 | 第41-43页 |
4.2 博弈分析 | 第43-46页 |
4.3 启示和建议 | 第46-48页 |
4.3.1 加强监管,严格执法 | 第46页 |
4.3.2 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 第46-47页 |
4.3.3 建立投诉机制 | 第47页 |
4.3.4 建立寿险个人代理人个人资料信息库 | 第47页 |
4.3.5 建立寿险个人代理人协会 | 第47-48页 |
5 我国大陆寿险个人代理制度的创新 | 第48-58页 |
5.1 影响寿险个人代理制度安排的若干因素 | 第48-51页 |
5.1.1 WTO对我国寿险个人代理制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5.1.2 网络保险对我国寿险个人代理制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5.1.3 银行保险对我国寿险个人代理制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5.2 增进寿险个人代理人的诚信-----非正式约束制度安排 | 第51-53页 |
5.3 我国寿险个人代理制度正式约束的帕累托改进 | 第53-55页 |
5.4 我国大陆寿险个人代理制度的维护 | 第55-58页 |
5.4.1 自律方式 | 第55页 |
5.4.2 社会舆论监督 | 第55-56页 |
5.4.3 行政方式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