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3 论文安排 | 第10-12页 |
第2章 体全息存储综述 | 第12-26页 |
2.1 研究现状及动态 | 第12-13页 |
2.2 体全息存储的基本原理 | 第13-23页 |
2.2.1 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2.2.2 基本工作过程 | 第16-17页 |
2.2.3 布拉格偏移 | 第17页 |
2.2.4 复用技术 | 第17-19页 |
2.2.5 记录时的曝光补偿技术 | 第19页 |
2.2.6 共轭读出技术 | 第19-20页 |
2.2.7 噪声滤波技术 | 第20页 |
2.2.8 信道编码技术 | 第20-23页 |
2.3 主要技术指标 | 第23-25页 |
2.3.1 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 | 第23页 |
2.3.2 存储容量 | 第23-24页 |
2.3.3 数据的存取速率 | 第24-25页 |
2.4 噪声抑制方法 | 第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体全息存储系统的通信模型 | 第26-30页 |
3.1 等价通信模型 | 第26-27页 |
3.2 简化通信模型 | 第27-2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4章 存储信道噪声模型的初步研究 | 第30-40页 |
4.1 体全息存储系统中的噪声源 | 第30-33页 |
4.1.1 光学系统引入的噪声 | 第30-31页 |
4.1.2 记录介质的噪声 | 第31页 |
4.1.3 全息存储的串扰噪声 | 第31-32页 |
4.1.4 探测器和电子线路的电子噪声 | 第32-33页 |
4.2 存储信道的噪声模型 | 第33-36页 |
4.3 噪声强度的定量分析 | 第36-37页 |
4.4 验证结果 | 第37-3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视频数据存储技术研究 | 第40-48页 |
5.1 用于体全息存储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案 | 第40-42页 |
5.2 技术实现 | 第42-4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6章 适用于体全息存储的调制—阵列码的研究 | 第48-62页 |
6.1 体全息存储系统中调制码的作用 | 第48-50页 |
6.2 编码方法 | 第50-52页 |
6.3 软判决度量 | 第52-56页 |
6.3.1 传统的软判决度量 | 第52-53页 |
6.3.2 与调制—阵列码相结合的软判决度量 | 第53-56页 |
6.4 译码方法 | 第56-58页 |
6.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59-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