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社会化的法律保障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序言 | 第7-8页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 第7页 |
1.2 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 | 第7-8页 |
2.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监测社会化 | 第8-12页 |
2.1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现状 | 第8-9页 |
2.2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问题 | 第9-11页 |
2.2.1 中央与地方之间受地方主义干扰 | 第9页 |
2.2.2 环境监测行政体制固有弊端显现 | 第9-10页 |
2.2.3 环境监测监督机制缺乏法律保障 | 第10-11页 |
2.3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社会化 | 第11-12页 |
3.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社会化的背景 | 第12-15页 |
3.1 环境监测社会化改革 | 第12-13页 |
3.1.1 环境监测社会化改革的发展过程 | 第12-13页 |
3.1.2 环境监测社会化改革的利弊分析 | 第13页 |
3.2 环境监测社会化与公众参与 | 第13-15页 |
3.2.1 公众参与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 第13-14页 |
3.2.2 公众参与需要完善制度建设 | 第14页 |
3.2.3 公众参与需要完善权利理论体系 | 第14-15页 |
3.3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社会化的背景分析 | 第15页 |
4.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社会化的运行 | 第15-17页 |
4.1“转让-经营”模式 | 第15-16页 |
4.2“招标入库”模式 | 第16页 |
4.3 运行模式分析 | 第16-17页 |
5.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社会化的法律保障 | 第17-22页 |
5.1 落实垂直管理体制改革 | 第17页 |
5.2 建立社会化监测主体准入制度 | 第17-19页 |
5.2.1 主体认定程序 | 第18页 |
5.2.2 技术资质要求 | 第18-19页 |
5.2.3 监督考核办法 | 第19页 |
5.3 建立监测信息管理制度 | 第19-20页 |
5.3.1 社会化监测主体产生的监测信息 | 第19-20页 |
5.3.2 民间自测产生的监测信息 | 第20页 |
5.4 落实法律责任承担 | 第20-22页 |
5.4.1 确立法律法规依据 | 第20-21页 |
5.4.2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 第21-22页 |
6. 结论 | 第22-23页 |
致谢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