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2页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7-9页 |
(一) 国外管理创新理论研究动态 | 第7-8页 |
(二) 我国管理创新研究状况 | 第8-9页 |
二、国外传媒产业经验 | 第9-11页 |
(一) 信息资源是国外传媒管理的中心 | 第9-10页 |
(二) 运行机制是国外传媒管理的核心 | 第10页 |
(三) 人力资源是国外传媒管理的力量之源 | 第10-11页 |
三、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章、管理创新理论概述 | 第12-17页 |
一、创新的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二、管理创新的理论依据 | 第13-14页 |
(一) 管理创新的管理学理论依据 | 第13-14页 |
(二) 管理创新的经济学理论依据 | 第14页 |
三、管理创新的内容 | 第14-17页 |
(一) 经营思路创新 | 第14-15页 |
(二) 组织机构创新 | 第15页 |
(三) 管理方法创新 | 第15-16页 |
(四) 制度创新 | 第16页 |
(五) 文化创新 | 第16-17页 |
第三章、我国传媒产业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17-25页 |
一、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状况 | 第17-19页 |
(一) 传媒产业初具规模 | 第17页 |
(二) 传媒市场已经形成 | 第17-18页 |
(三)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 第18-19页 |
(四) 资本进入传媒产业,传媒产业组织普遍缺乏资金 | 第19页 |
二、我国传媒产业的问题分析 | 第19-21页 |
(一) 整体发展水平低 | 第19页 |
(二) 政策法规不配套、管理机制僵硬 | 第19-20页 |
(三) 不同地区间传媒产业化发展水平不平衡 | 第20页 |
(四) 产品数量多、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 | 第20页 |
(五) 缺乏训练有素的传媒经营管理人才 | 第20-21页 |
(六) 融资渠道单一 | 第21页 |
(七) 国际化程度低 | 第21页 |
三、影响传媒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第21-25页 |
(一) 政治因素 | 第21-22页 |
(二) 体制因素 | 第22页 |
(三) 经济因素 | 第22-23页 |
(四) 文化因素 | 第23页 |
(五) 技术因素 | 第23-25页 |
第四章、传媒产业组织的战略分析 | 第25-31页 |
一、外部环境分析 | 第25-27页 |
(一) PEST 分析 | 第25页 |
(二) 传媒产业“五力”模型 | 第25-26页 |
(三) 竞争者分析 | 第26-27页 |
二、内部实力分析 | 第27-31页 |
(一) 人力资源 | 第27-28页 |
(二) 财务管理 | 第28-29页 |
(三) 核心能力 | 第29-31页 |
第五章、我国传媒产业组织管理创新实证研究 | 第31-39页 |
一、经营思路创新 | 第31-34页 |
(一) 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资本运营模式 | 第31-33页 |
(二) 中国广电集团的多元化经营 | 第33-34页 |
二、组织结构创新 | 第34-35页 |
(一) 《时尚》杂志社的扁平化管理 | 第34页 |
(二) 《21 世纪经济报道》矩阵式结构 | 第34-35页 |
三、管理方法创新——《北京青年报》业务流程再造 | 第35-36页 |
(一) 变革的原因 | 第35页 |
(二) 新流程的特征 | 第35-36页 |
(三) 变革的成效 | 第36页 |
四、制度创新——央视的人事制度改革 | 第36-38页 |
五、文化创新——《体坛周报》的愿景目标 | 第38-39页 |
第六章 我国传媒产业组织管理的对策分析 | 第39-41页 |
一、集团化运作 | 第39页 |
二、经营好优质形象,搞好品牌建设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