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縮略词表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1 根结线虫概况及其危害 | 第12-15页 |
1.1 根结线虫种类 | 第12页 |
1.2 根结线虫生物学特性 | 第12-13页 |
1.3 根结线虫为害症状 | 第13-14页 |
1.4 根结线虫对农作物的危害性 | 第14-15页 |
2 根结线虫防治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2.1 农业防治 | 第15页 |
2.1.1 控制种苗质量 | 第15页 |
2.1.2 阳光高温消毒 | 第15页 |
2.1.3 合理轮作 | 第15页 |
2.2 化学防治 | 第15-16页 |
2.3 生物防治 | 第16-18页 |
2.3.1 植物源杀菌剂 | 第16-17页 |
2.3.2 生防菌 | 第17-18页 |
3 根结线虫的基因组测序研究 | 第18-19页 |
4 线虫RNAI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4.1 RNAi定义及其作用机理 | 第19-20页 |
4.2 RNAi与模式线虫 | 第20-21页 |
4.3 根结线虫RNAi的研究 | 第21-22页 |
5 VIGS在研究基因功能中的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5.1 VIGS 的定义及原理 | 第22页 |
5.2 VIGS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5.3 VIGS的应用 | 第26页 |
6 线粒体ATP合成酶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6.1 线粒体ATP合成酶功能 | 第26-27页 |
6.2 线粒体ATP合成酶的结构 | 第27-28页 |
6.3 ATP合成酶研究进展 | 第28页 |
7 本研究的目的和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南方根结线虫RNAI靶标基因的预测筛选 | 第30-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41页 |
1.1 靶标基因预测 | 第30-33页 |
1.1.1 序列数据 | 第30-31页 |
1.1.2 秀丽杆线虫RNAi表型数据 | 第31页 |
1.1.3 根结线虫基因药物靶标预测 | 第31-32页 |
1.1.4 综合计分规则 | 第32-33页 |
1.1.5 候选药物靶标Pfam结构域分析 | 第33页 |
1.2 靶标基因克隆 | 第33-41页 |
1.2.1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1.2.2 南方根结线虫的培养与收集 | 第34页 |
1.2.3 cDNA的合成 | 第34-36页 |
1.2.4 目的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36-40页 |
1.2.5 基因序列分析 | 第40-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9页 |
2.1 靶标基因预测 | 第41-46页 |
2.2 靶标基因克隆 | 第46-49页 |
3 讨论 | 第49-50页 |
第三章 南方根结线虫MIASB分子克隆及VIGS效应 | 第50-6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7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50-51页 |
1.2 MiASB基因克隆及其序列特征分析 | 第51-52页 |
1.3 TRV2-MiASB重组载体构建 | 第52-55页 |
1.3.1 质粒提取 | 第53页 |
1.3.2 MiASB基因RNAi片段亚克隆 | 第53-54页 |
1.3.3 基因片段与载体酶切 | 第54页 |
1.3.4 基因片段与载体连接 | 第54-55页 |
1.4 TRV2-MiASB转化农杆菌接种番茄 | 第55-56页 |
1.4.1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55页 |
1.4.2 电转法转化农杆菌 | 第55页 |
1.4.3 TRV病毒诱导MiASB基因沉默 | 第55-56页 |
1.5 瞬时表达MiASB基因RNAi番茄对线虫病害的抑制作用 | 第56-57页 |
1.6 MiASB基因沉默效率检测 | 第5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7-64页 |
2.1 MiASB基因的获得及其序列特性分析 | 第57-59页 |
2.2 MiASB基因的同源性及进化树分析 | 第59-60页 |
2.3 TRV2-MiASB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0-62页 |
2.4 线虫中MiASB基因表达量分析 | 第62页 |
2.5 MiASB基因沉默对番茄根结的抑制作用 | 第62-64页 |
3 讨论 | 第64-68页 |
第四章 番茄表达根结线虫MIASB基因DSRNA的抗线虫病害分析 | 第68-7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8-72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68-69页 |
1.2 MiASB基因RNAi诱导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9-70页 |
1.3 农杆菌工程菌的制备 | 第70页 |
1.4 MiASB基因RNAi载体转化番茄 | 第70-71页 |
1.4.1 番茄转化外植体的准备 | 第70-71页 |
1.4.2 番茄转化外植体的预培养 | 第71页 |
1.4.3 番茄转化侵染菌液的制备 | 第71页 |
1.4.4 番茄外植体转化共培养 | 第71页 |
1.4.5 番茄转化外植体选择分化 | 第71页 |
1.4.6 番茄转化继代 | 第71页 |
1.5 转MiASB基因RNAi番茄的检测 | 第71-72页 |
1.5.1 植物DNA的提取 | 第71-72页 |
1.5.2 转基因番茄的PCR检测 | 第72页 |
1.5.3 RT-PCR检测 | 第72页 |
1.6 转MiASB基因RNAi番茄对线虫病害的抑制作用分析 | 第7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2-76页 |
2.1 MiASB基因RNAi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73页 |
2.2 MiASB基因RNAi片段转化番茄 | 第73-75页 |
2.3 转MiASB基因RNAi番茄抗线虫效果 | 第75-76页 |
3 讨论 | 第76-78页 |
第五章 真菌介导的MIASB基因RNAI转化及其对线虫病害的抑制作用 | 第78-9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8-85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78-79页 |
1.2 真菌表达载体构建 | 第79页 |
1.3 根癌农杆菌介导真菌尖孢镰刀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 第79-84页 |
1.3.1 侵染菌液的制备 | 第79-80页 |
1.3.2 用于农杆菌介导转化的真菌孢子的获得 | 第80页 |
1.3.3 潮霉素浓度对受体菌株孢子/菌丝萌发的影响 | 第80页 |
1.3.4 菌丝转化共培养及筛选全过程 | 第80-81页 |
1.3.5 孢子转化共培养及筛选全过程 | 第81页 |
1.3.6 真菌转化子的鉴定 | 第81-84页 |
1.4 转MiASB基因RNAi生防菌接种 | 第84-85页 |
1.4.1 盆栽试验 | 第84页 |
1.4.2 大田试验 | 第84-8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5-94页 |
2.1 真菌表达载体构建 | 第85-88页 |
2.2 CS-20潮霉素选择压的筛选 | 第88页 |
2.3 真菌表达载体转化尖孢镰刀菌 | 第88-91页 |
2.4 转MiASB基因RNAi真菌防治根结线虫效果 | 第91-94页 |
2.4.1 盆栽试验 | 第91-93页 |
2.4.2 田间试验 | 第93-94页 |
3 讨论 | 第94-98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98-100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00-102页 |
附录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20页 |
致谢 | 第120-122页 |
作者简介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