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村镇社区宜居性评价研究--以合肥市肥西县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文献综述第10-23页
    1.1 宜居村镇社区概念及内涵界定第10-16页
        1.1.1 宜居村镇社区相关概念第10-15页
        1.1.2 宜居村镇社区内涵界定第15-16页
    1.2 宜居村镇社区与相关研究的关系第16-18页
        1.2.1 与相关研究的相似性第16页
        1.2.2 与相关研究的差异性第16-18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第18-23页
        1.3.1 国内外村镇社区相关研究概述第18-19页
        1.3.2 国内外宜居性评价相关研究概述第19-21页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第21-23页
2 引言第23-28页
    2.1 研究背景第23-24页
        2.1.1 村镇社区建设是实现城乡统筹的重大举措第23页
        2.1.2 村镇社区建设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第23页
        2.1.3 宜居村镇社区是居民不断追求的目标第23-24页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4-25页
        2.2.1 研究目的第24页
        2.2.2 研究意义第24-25页
    2.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5-27页
        2.3.1 研究内容第25-26页
        2.3.2 技术路线第26-27页
    2.4 研究方法第27-28页
3 宜居村镇社区的相关基础理论及营建策略第28-34页
    3.1 宜居村镇社区的相关基础理论第28-30页
        3.1.1 人居环境理论第28-29页
        3.1.2 区域规划理论第29页
        3.1.3 生态文明理论第29页
        3.1.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9页
        3.1.5 和谐社区理论第29-30页
    3.2 宜居村镇社区营建的策略第30-34页
        3.2.1 宜居村镇社区营建的文化理想策略第30-31页
        3.2.2 宜居村镇社区营建的古典表达策略第31-32页
        3.2.3 宜居村镇社区营建的现代内涵策略第32-34页
4 村镇社区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第34-42页
    4.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34-35页
        4.1.1 科学性原则第35页
        4.1.2 系统性原则第35页
        4.1.3 层次性原则第35页
        4.1.4 因地制宜原则第35页
        4.1.5 以人为本原则第35页
    4.2 指标体系的内容第35-38页
        4.2.1 健康性评价内容与指标第36-37页
        4.2.2 便捷性评价内容与指标第37页
        4.2.3 舒适性评价内容与指标第37页
        4.2.4 安全性评价内容与指标第37页
        4.2.5 和谐性评价内容与指标第37-38页
    4.3 评价方法第38-40页
        4.3.1 客观评价方法第38-39页
        4.3.2 主观评价方法第39-40页
        4.3.3 主客观综合评价方法第40页
    4.4 村镇社区宜居性评价第40-42页
5 合肥市肥西县村镇社区宜居性分析与评价第42-51页
    5.1 研究区域概况第42-45页
        5.1.1 自然地理概况第42-43页
        5.1.2 经济社会概况第43页
        5.1.3 区域建设概况第43-45页
    5.2 肥西县村镇社区宜居性建设水平指标评价第45-47页
        5.2.1 宜居性建设水平指标总体评价第45页
        5.2.2 宜居性不同因子建设水平评价差异分析第45-47页
    5.3 肥西县村镇社区宜居性满意度评价第47-49页
        5.3.1 宜居性满意度总体评价第47-48页
        5.3.2 宜居性满意度差异性分析第48-49页
    5.4 主客观评价指标综合分析第49页
    5.5 个人属性与满意度关系分析第49-51页
6 宜居村镇社区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第51-56页
    6.1 宜居村镇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第51-52页
        6.1.1 生态环境建设第51页
        6.1.2 基础设施和资金投入第51-52页
        6.1.3 特色景观建设第52页
        6.1.4 配套政策建设第52页
    6.2 建设宜居村镇社区的对策第52-56页
        6.2.1 提升村镇社区生态环境品质第52-53页
        6.2.2 完善村镇社区配套设施建设第53页
        6.2.3 促进村镇社区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第53-54页
        6.2.4 突出村镇社区特色建设第54页
        6.2.5 健全村镇社区社会保障体系第54-56页
7 结语第56-58页
    7.1 主要结论第56页
    7.2 创新点第56-57页
    7.3 不足和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附录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作者简介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SE光源相关法实现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故障检测研究
下一篇:基于声纳图像处理的投饲与鲟鱼资源量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