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风论文--风的影响论文

江淮地区三类强风暴结构差异及其成因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目的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6页
        1.2.1 风暴基本条件第10-11页
        1.2.2 风暴对流指数第11-12页
        1.2.3 强风暴结构第12-13页
        1.2.4 强风暴概念模型第13页
        1.2.5 强风暴成因第13-16页
    1.3 章节组成第16-17页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第17-23页
    2.1 资料种类与处理第17-18页
        2.1.1 资料种类第17页
        2.1.2 处理方法第17-18页
    2.2 江淮强风暴概况第18-21页
        2.2.1 强风暴概念与个例第18-19页
        2.2.2 强风暴监测第19-20页
        2.2.3 强风暴分布第20-21页
    2.3 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法第21-23页
        2.3.1 研究内容第21页
        2.3.2 技术路线与方法第21-23页
第三章 大冰雹风暴结构第23-40页
    3.1 大冰雹个例第23-24页
    3.2 环境场条件第24-27页
        3.2.1 不稳定层结第24-25页
        3.2.2 垂直风切变第25页
        3.2.3 不稳定参数第25-27页
    3.3 风暴结构参数第27-35页
        3.3.1 面积参数第27-28页
        3.3.2 高度参数第28-29页
        3.3.3 强度参数第29-31页
        3.3.4 速度参数第31页
        3.3.5 水分参数第31-33页
        3.3.6 冰雹参数第33-35页
    3.4 结构参数应用第35-38页
    3.5 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狂风风暴结构第40-50页
    4.1 狂风个例第40页
    4.2 环境场条件第40-44页
        4.2.1 不稳定层结第40页
        4.2.2 垂直风切变第40-42页
        4.2.3 不稳定参数第42-43页
        4.2.4 大风指数第43-44页
    4.3 风暴结构第44-49页
        4.3.1 面积参数第44-45页
        4.3.2 高度参数第45-46页
        4.3.3 强度参数第46-47页
        4.3.4 速度参数第47-48页
        4.3.5 水分参数第48-49页
    4.4 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龙卷风暴结构第50-74页
    5.1 龙卷个例第50页
    5.2 环境场条件第50-52页
    5.3 超级单体龙卷结构第52-59页
        5.3.1 面积参数第52页
        5.3.2 高度参数第52-55页
        5.3.3 强度参数第55-56页
        5.3.4 速度参数第56-59页
        5.3.5 水分参数第59页
    5.4 非超级单体龙卷结构第59-63页
        5.4.1 面积参数第60页
        5.4.2 高度参数第60-61页
        5.4.3 强度参数第61-62页
        5.4.4 速度参数第62页
        5.4.5 水分参数第62-63页
    5.5 超级和非超级单体对比第63-65页
        5.5.1 环境场对比第63-64页
        5.5.2 结构参数对比第64-65页
    5.6 相似地点两次龙卷结构第65-72页
        5.6.1 龙卷实况第65-66页
        5.6.2 强度和速度参数第66-70页
        5.6.3 高度和水分参数第70-72页
        5.6.4 结构参数对比第72页
    5.7 小结第72-74页
第六章 强风暴结构差异与预警第74-84页
    6.1 结构差异第74-81页
        6.1.1 面积参数第74-75页
        6.1.2 高度参数第75-77页
        6.1.3 强度参数第77-78页
        6.1.4 水分参数第78-81页
    6.2 预警指标第81-83页
        6.2.1 环境预警指标第81-82页
        6.2.2 雷达预警指标第82-83页
    6.3 小结第83-84页
第七章 强风暴天气成因第84-108页
    7.1 大冰雹天气第84-88页
        7.1.1 气旋型风暴第85-87页
        7.1.2 辐合型风暴第87-88页
    7.2 狂风天气第88-93页
        7.2.1 气旋型风暴第89-92页
        7.2.2 辐合型风暴第92-93页
    7.3 龙卷天气第93-98页
        7.3.1 超级单体风暴第93-94页
        7.3.2 非超级单体风暴第94-98页
    7.4 作用力估算第98-100页
    7.5 数值模拟试验第100-106页
        7.5.1 模式设计方案第101页
        7.5.2 大冰雹个例模拟第101-104页
        7.5.3 龙卷个例模拟第104-106页
    7.6 小结第106-108页
第八章 总结和讨论第108-112页
    8.1 主要结论第108-110页
    8.2 特色与创新第110页
    8.3 讨论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9页
作者简介第119-121页
致谢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卫星臭氧资料的质量控制与同化及其对热带气旋模拟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