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第2章 无线 Mesh 网络及其多路径路由协议研究 | 第14-22页 |
2.1 无线 Mesh 网络 | 第14-15页 |
2.2 无线 Mesh 网络多路径路由协议 | 第15-19页 |
2.3 无线 Mesh 网络路由度量 | 第19-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基于 AOMDV 改进的多路径路由协议 | 第22-38页 |
3.1 引言 | 第22页 |
3.2 网络干扰和负载因素分析 | 第22-23页 |
3.3 期望时延路由度量 | 第23-25页 |
3.3.1 期望可用带宽 EAB | 第23-24页 |
3.3.2 期望时延路由度量 MED 设计 | 第24-25页 |
3.4 基于 AOMDV 协议改进的多路径路由协议 IAOMDV 设计 | 第25-31页 |
3.4.1 IAOMDV 协议基本工作原理 | 第26-30页 |
3.4.2 信息包的修改 | 第30页 |
3.4.3 路由表的修改 | 第30-31页 |
3.4.4 IAOMDV 路由协议的特点及优势 | 第31页 |
3.5 实验仿真及分析 | 第31-36页 |
3.5.1 仿真参数 | 第31-32页 |
3.5.2 性能衡量指标 | 第32页 |
3.5.3 实验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32-3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干扰与负载感知的自适应多路径路由协议 | 第38-50页 |
4.1 引言 | 第38-39页 |
4.2 Q 学习算法概述 | 第39-40页 |
4.3 改进的期望时延路由度量 | 第40-41页 |
4.3.1 链路的实际时延 | 第40页 |
4.3.2 改进的期望时延路由度量 IMED 设计 | 第40-41页 |
4.4 干扰与负载感知的自适应多路径路由协议 ILAM 设计 | 第41-46页 |
4.4.1 ILAM 协议多路径路由建立过程 | 第41-44页 |
4.4.2 基于 Q 学习算法的数据包发送机制 | 第44-45页 |
4.4.3 信息包的修改 | 第45页 |
4.4.4 路由表的修改 | 第45页 |
4.4.5 ILAM 路由协议的特点及优势 | 第45-46页 |
4.5 实验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50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