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
|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14页 |
| 第2章 综述 | 第14-28页 |
| 1.流行病学 | 第14页 |
| 2.病因 | 第14-15页 |
| 3.病理表现 | 第15页 |
| 4.疾病分类 | 第15-17页 |
| 5.临床特点 | 第17-18页 |
| 6.辅助检查 | 第18-20页 |
| 6.1 实验室检查: | 第18页 |
| 6.2 同位素检查: | 第18-19页 |
| 6.3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第19页 |
| 6.4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 第19-20页 |
| 7 诊断 | 第20-21页 |
| 7.1 诊断标准 | 第20页 |
| 7.2 鉴别诊断 | 第20-21页 |
| 8.治疗 | 第21-24页 |
| 8.1 一般治疗 | 第21页 |
| 8.2 口服激素治疗 | 第21-22页 |
| 8.3 采用局部注射药物地塞米松治疗 | 第22页 |
| 8.4 局部注射药物倍他米松 | 第22-23页 |
| 8.5 手术治疗 | 第23-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24-28页 |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第28-34页 |
| 1 病例选择 | 第28-30页 |
| 1.1 纳入标准 | 第28页 |
| 1.2 排除标准 | 第28-29页 |
| 1.3 病例的剔除 | 第29页 |
| 1.4 剔除病例的处理 | 第29页 |
| 1.5 终止试验的标准 | 第29-30页 |
| 2 一般资料采集 | 第30页 |
| 3 实验室检查 | 第30页 |
| 4 患者入院情况 | 第30-31页 |
| 5 研究方法 | 第31页 |
| 5.1 分组方法 | 第31页 |
| 5.2 药品来源 | 第31页 |
| 5.3 疗效观察 | 第31页 |
| 6 观察不良反应 | 第31-32页 |
| 7 疾病疗效判断标准 | 第32页 |
| 8 统计方法 | 第32-34页 |
| 第4章 结果 | 第34-38页 |
| 4.1 入选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的比较 | 第34页 |
| 4.2 治疗前实验室检查及吸碘率比较 | 第34-35页 |
| 4.3 治疗后疾病的改善及预后 | 第35-38页 |
| 第5章 讨论 | 第38-41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