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油模拟风化的碳稳定同位素指纹变化规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8页 |
1.1 油指纹 | 第10-15页 |
1.1.1 石油的概念和组成 | 第10页 |
1.1.2 石油的成因 | 第10-12页 |
1.1.3 海上溢油 | 第12-15页 |
1.2 油指纹鉴定技术 | 第15-18页 |
1.2.1 非特异性方法 | 第16页 |
1.2.2 特异性方法 | 第16-17页 |
1.2.3 溢油鉴定规范中所使用的技术 | 第17-18页 |
1.3 稳定同位素技术 | 第18-24页 |
1.3.1 概念和标准 | 第18-19页 |
1.3.2 同位素的分馏 | 第19-21页 |
1.3.3 石油中的碳稳定同位素 | 第21-22页 |
1.3.4 生物标记物的稳定同位素 | 第22-23页 |
1.3.5 碳稳定同位素的测量 | 第23页 |
1.3.6 稳定同位素技术去鉴定溢油 | 第23-24页 |
1.4 溢油油指纹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1.5 选题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意义、技术路线 | 第25-28页 |
1.5.1 选提依据 | 第25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5.3 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1.5.4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8-31页 |
2.1 仪器、试剂和样品 | 第28页 |
2.1.1 仪器 | 第28页 |
2.1.2 试剂 | 第28页 |
2.1.3 样品 | 第28页 |
2.2 溢油风化模拟实验 | 第28-29页 |
2.2.1 室外风化模拟 | 第28-29页 |
2.2.2 室内风化模拟 | 第29页 |
2.3 样品分析条件 | 第29-31页 |
2.3.1 气象色谱/质谱分析 | 第29页 |
2.3.2 稳定同位素比值分析 | 第29-30页 |
2.3.3 样品分析流程图 | 第30-31页 |
第3章 处理方法的选择 | 第31-35页 |
3.1 正构烷烃的前处理 | 第31-32页 |
3.1.1 分子筛方法 | 第31-32页 |
3.1.2 尿素络合法 | 第32页 |
3.1.3 两种方法的比较 | 第32页 |
3.2 多环芳烃的提取 | 第32-34页 |
3.3 实验方法的稳定性 | 第34-35页 |
第4章 正构烷烃油指纹的鉴别分析 | 第35-55页 |
4.1 短期风化后的正构烷烃组分 | 第35-42页 |
4.1.1 科威特原油正构烷烃的GC-MS分析 | 第35-40页 |
4.1.2 科威特原油正构烷烃的碳稳定同位素分析 | 第40-42页 |
4.2 长期风化后的正构烷烃组分 | 第42-55页 |
4.2.1 长期风化380 | 第42-49页 |
4.2.2 长期风化科威特原油 | 第49-55页 |
第5章 多环芳烃的油指纹鉴别分析 | 第55-61页 |
5.1 多环芳烃的GC-MS分析 | 第55-58页 |
5.1.1 科威特原油PAH的GC-MS分析 | 第56-57页 |
5.1.2 380 | 第57-58页 |
5.2 多环芳烃的碳稳定同位素分析 | 第58-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