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8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及评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及评述 | 第11-13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框架结构及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本文创新及不足 | 第15-16页 |
1.4.1 本文的创新 | 第15页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15-16页 |
2 银行业市场结构影响金融稳定的理论界定 | 第16-27页 |
2.1 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概念及衡量方法 | 第16-20页 |
2.1.1 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银行业市场结构的衡量方法 | 第16-20页 |
2.2 金融稳定的概念及衡量方法 | 第20-23页 |
2.2.1 金融稳定的概念 | 第20-21页 |
2.2.2 金融稳定的衡量方法 | 第21-23页 |
2.3 银行业市场结构影响金融稳定的理论分析 | 第23-27页 |
2.3.1 “集中——稳定论” | 第24-25页 |
2.3.2 “竞争—稳定论” | 第25-26页 |
2.3.3 理论评析 | 第26-27页 |
3 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金融稳定影响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 第27-36页 |
3.1 主要国家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现状和特点 | 第27-31页 |
3.1.1 美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现状和特点 | 第27-29页 |
3.1.2 德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现状和特点 | 第29-31页 |
3.2 银行业市场结构影响金融稳定的国别比较——基于金融危机 | 第31-34页 |
3.2.1 美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分析 | 第31-32页 |
3.2.2 德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分析 | 第32-34页 |
3.2.3 比较结论 | 第34页 |
3.3 对中国的启示 | 第34-36页 |
4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分析 | 第36-47页 |
4.1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36-42页 |
4.1.1 我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CRn) | 第37-39页 |
4.1.2 我国银行业的产品差异化 | 第39-40页 |
4.1.3 我国银行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 | 第40-42页 |
4.2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金融稳定影响机制分析 | 第42-47页 |
4.2.1 银行业市场结构、实体经济与金融稳定 | 第42-43页 |
4.2.2 银行业市场结构、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 | 第43-44页 |
4.2.3 银行业市场结构、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 | 第44-45页 |
4.2.4 银行业市场结构、对外开放与金融稳定 | 第45-47页 |
5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金融稳定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47-61页 |
5.1 变量的选取及统计性描述 | 第47-51页 |
5.1.1 变量的选取 | 第47-49页 |
5.1.2 数据来源 | 第49-50页 |
5.1.3 数据统计性描述 | 第50页 |
5.1.4 单位根检验 | 第50-51页 |
5.2 VAR模型设定 | 第51-53页 |
5.2.1 VAR模型滞后阶数选择 | 第52页 |
5.2.2 VAR模型稳定性检验 | 第52-53页 |
5.3 协整检验及修正误差模型 | 第53-54页 |
5.3.1 协整检验 | 第53-54页 |
5.3.2 修正误差模型 | 第54页 |
5.4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54-55页 |
5.5 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 | 第55-58页 |
5.5.1 脉冲响应分析 | 第55-56页 |
5.5.2 方差分解分析 | 第56-58页 |
5.6 稳健性分析 | 第58-59页 |
5.7 结论 | 第59-61页 |
6 优化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促进金融稳定的政策建议 | 第61-66页 |
6.1 提高我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 | 第61-62页 |
6.2 实行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 第62页 |
6.3 鼓励我国民营银行的设立和发展 | 第62-63页 |
6.4 放松银行业管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 第63-64页 |
6.5 逐步推进银行业开放程度,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后记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