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页 |
导论 | 第8-12页 |
一、对农民工城市适应现状的调查与描述 | 第12-24页 |
(一) 经济层面的适应 | 第12-16页 |
(二) 社会层面的适应 | 第16-20页 |
(三) 心理层面的适应 | 第20-24页 |
二、讨论与分析 | 第24-29页 |
(一) 农民工城市适应的几个特点 | 第24-25页 |
(二) 城市体验和流动经历对农民工城市适应的影响 | 第25-27页 |
1、城市体验对农民工城市适应的影响 | 第25页 |
2、流动经历对农民工城市适应的影响 | 第25-27页 |
(三) 农民工城市适应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 第27-29页 |
三、阻碍农民工城市适应的因素分析 | 第29-34页 |
(一) 以户籍管理制度为标志的城乡分割制度是农民工城市适应的最大障碍 | 第29-30页 |
(二) 农民工群体自身的因素是阻碍其城市适应的直接原因 | 第30-31页 |
(三) 社会因素对农民工城市适应的影响 | 第31-34页 |
四、推进农民工城市适应的政策性措施与构想 | 第34-39页 |
(一) 实现农民工城市适应的制度性构想 | 第35-37页 |
1、消除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给予农民工公正、公平的国民待遇 | 第35-36页 |
2、变革城市社会组织机制,满足农民工的组织诉求 | 第36-37页 |
3、变革城市社会管理理念,增强城市的吸纳力 | 第37页 |
(二) 推进农民工城市适应的措施 | 第37-39页 |
1、确保农民工的经济权利,解决农民工城市生活的物质基础 | 第37-38页 |
2、加强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在城市的竞争力 | 第38页 |
3、加强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转变城市社会的偏见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1页 |
注释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
附:调查问卷样卷 | 第46-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