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传统景观文化视觉元素装饰纹样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进展 | 第12-16页 |
1.3.1 传统景观文化视觉元素的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1.3.2 苏南地区传统景观文化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16-21页 |
1.5.1 研究基本手段与方法 | 第17页 |
1.5.2 拟研究的重点 | 第17-18页 |
1.5.3 拟突破的难点 | 第18页 |
1.5.4 主要观点 | 第18-20页 |
1.5.5 论文框架 | 第20-21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2章 苏南地域景观历史发展与概念阐述 | 第22-36页 |
2.1 相关概念阐述 | 第22-28页 |
2.2“苏南”的地域范围 | 第28-29页 |
2.3 苏南地域的文化历史发展 | 第29-32页 |
2.4 苏南文化历史影响下地域园林景观的发展 | 第32-34页 |
2.5 传统景观文化的保护规划 | 第34-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苏南传统景观文化视觉元素分析 | 第36-87页 |
3.1 园林景观元素 | 第36-50页 |
3.1.1 叠山造景 | 第36-40页 |
3.1.2 置石造景 | 第40-41页 |
3.1.3 理水 | 第41-43页 |
3.1.4 植物配置 | 第43-50页 |
3.2 园林建筑类 | 第50-80页 |
3.2.1 亭 | 第50-60页 |
3.2.2 廊 | 第60-65页 |
3.2.3 榭 | 第65-67页 |
3.2.4 石舫 | 第67-70页 |
3.2.5 楼阁 | 第70-72页 |
3.2.6 馆、轩、斋 | 第72-75页 |
3.2.7 建筑小品 | 第75-80页 |
3.3 民居景观 | 第80-86页 |
3.3.1 民居建筑 | 第80页 |
3.3.2 桥文化及装饰艺术 | 第80-84页 |
3.3.3 河埠头文化 | 第84-85页 |
3.3.4 影壁 | 第85-8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4章 苏南传统景观装饰纹样分析 | 第87-168页 |
4.1 砖雕 | 第87-107页 |
4.1.1 砖雕门楼 | 第88页 |
4.1.2 苏式砖雕门楼的装饰特征 | 第88-93页 |
4.1.3 苏式砖雕门楼的构造 | 第93-94页 |
4.1.4 苏式砖雕门楼实例 | 第94-99页 |
4.1.5 门楼兜肚的砖雕纹样 | 第99-104页 |
4.1.6 上枋、下枋的砖雕纹样 | 第104-106页 |
4.1.7 挂芽砖雕纹样 | 第106-107页 |
4.2 石雕 | 第107-138页 |
4.2.1 石质柱础和柱礅 | 第108-116页 |
4.2.2 石牌坊 | 第116-138页 |
4.3 木雕 | 第138-145页 |
4.3.1 题材隐喻 | 第138-139页 |
4.3.2 实例 | 第139-145页 |
4.4 园墙、门窗 | 第145-162页 |
4.4.1 园墙 | 第145-146页 |
4.4.2 门窗 | 第146-162页 |
4.5 铺地 | 第162-166页 |
4.5.1 金砖 | 第164-165页 |
4.5.2 黄道砖 | 第165页 |
4.5.3 石板 | 第165-166页 |
4.5.4 花街 | 第166页 |
4.5.5 鹅卵石 | 第1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66-168页 |
第5章 总结 | 第168-173页 |
5.1 苏南地域景观装饰文化寓意的借鉴 | 第168-169页 |
5.2 传统景观文化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弘扬发展 | 第169-173页 |
5.2.1 传承传统景观文化的现代意义 | 第169-170页 |
5.2.2 苏南传统景观装饰纹样的现代诠释 | 第170-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173-178页 |
成果 | 第178-179页 |
致谢 | 第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