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学(农艺学)论文--作物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论文--杂交育种论文--远缘杂交论文

玉米—摩擦禾—大刍草异源多倍体的形态解剖、TrnL-F和ITS序列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文献综述第10-20页
    1.1 植物远缘杂交及其意义第10-11页
        1.1.1 远缘杂交的定义第10页
        1.1.2 远缘杂交的优势第10-11页
    1.2 植物异源多倍体第11-16页
        1.2.1 植物异源多倍体与进化第11-12页
        1.2.2 玉米的异源多倍体合成与研究第12-13页
        1.2.3 无融合生殖与异源多倍体第13-15页
        1.2.4 植物三元杂交合成异源多倍体第15-16页
    1.3 植物远缘杂交合成异源多倍体的鉴定及遗传研究第16-20页
        1.3.1 异源多倍体鉴定第16-20页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0-21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1-29页
    3.1 实验材料第21-22页
    3.2 实验方法第22-29页
        3.2.1 形态学测定第22页
        3.2.2 形态学测定方法第22页
        3.2.3 解剖形态学测定第22-23页
        3.2.4 仪器辅助测量第23页
        3.2.5 数据分析第23页
        3.2.6 玉米-摩擦禾-大刍草异源多倍体及FI的分子鉴定第23-25页
        3.2.7 异源多倍体基因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研究第25-29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9-50页
    4.1 MTZ-1、MTZZ-1与三亲本形态解剖性状比较分析第29-39页
        4.1.1 根系形态解剖性状第29-30页
        4.1.2 茎杆形态解剖性状第30-32页
        4.1.3 叶片形态解剖性状第32-34页
        4.1.4 雄穗形态解剖性状第34-36页
        4.1.5 雌穗形态解剖性状第36-38页
        4.1.6 MTZ-1和MTZZ-1与三亲本聚类分析第38-39页
    4.2 MTZ-1、MTZZ-1与亲本间叶绿体TrnL-F分析第39页
    4.3 MTZ-1、MTZZ-1与亲本间核糖体ITS序列分析第39-45页
        4.3.1 直接测序第40-41页
        4.3.2 单克隆测序第41-45页
    4.4 MTZ-1、MTZZ-1与玉蜀黍属物种间和摩擦禾ITS序列分析第45-48页
        4.4.1 系统发育树分析第45-47页
        4.4.2 聚类分析第47-48页
    4.5 MTZ-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45S的FISH分析第48-50页
5 讨论第50-55页
    5.1 异源多倍体的合成、鉴定与分类第50-52页
        5.1.1 异源多倍体的合成第50页
        5.1.2 异源多倍体的鉴定第50-51页
        5.1.3 异源多倍体的分类第51-52页
    5.2 异源多倍体重要性状变异及其与亲本的关联第52页
    5.3 异源多倍体基因组变异及其机制第52-54页
    5.4 人工合成异源多倍体在遗传与育种中的作用第54-55页
        5.4.1 人工合成异源多倍体在遗传中的作用第54页
        5.4.2 人工合成异源多倍体在育种中的作用第54-55页
6 参考文献第55-60页
附录第60-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白条纹叶突变体wgl58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下一篇:米曲霉gif-10碱性蛋白酶基因alp1和alp2的克隆及毕赤酵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