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安全保密论文--加密与解密论文

遥感软件知识产权与数字遥感影像版权保护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8页
   ·遥感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第12-15页
     ·遥感软件盗版第12-14页
     ·遥感软件中的算法与数据的窃取第14-15页
     ·保护措施第15页
   ·代码迷惑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5-18页
     ·代码迷惑算法研究第16-17页
     ·代码迷惑理论研究第17-18页
     ·代码迷惑的研究方向第18页
   ·数字遥感影像版权保护第18-20页
     ·版权保护的重要性第19-20页
     ·版权保护的方法第20页
   ·数字遥感影像水印研究第20-25页
     ·数字水印的产生与发展第20-22页
     ·数字遥感影像对水印技术的要求第22-24页
     ·数字遥感影像水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4-25页
   ·论文研究思路与预期成果第25-28页
第2章 基于交叉控制流迷惑技术的编译方法第28-39页
   ·交叉控制流技术第28-30页
   ·控制流的翻译第30-33页
     ·翻译方案第31-32页
     ·控制流分析第32-33页
   ·交叉控制流的实现第33-36页
     ·预处理与词法分析第33-34页
     ·语法分析第34页
     ·控制流语义处理第34-35页
     ·语义分析第35-36页
   ·编译仿真第36-37页
   ·安全与性能分析第37-38页
   ·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软件迷惑变换的鲁棒性量化评价研究第39-68页
     ·引言第39-41页
     ·相关工作第41-42页
     ·变换鲁棒性的度量第42-44页
     ·单种变换的有效性第43页
     ·迷惑变换方案的排序第43-44页
     ·举例第44页
     ·系统复杂度模型(SCM)第44-51页
     ·相关概念第45-47页
     ·度量模型第47-48页
     ·模型分析第48-49页
     ·实现算法第49-50页
     ·举例第50-51页
     ·变换模糊度模型(TOM)第51-60页
     ·单种变换模糊度第51-53页
     ·多种变换模糊度第53-57页
     ·变换综合应用的模糊度第57-59页
     ·举例第59-60页
     ·实例仿真第60-66页
     ·代码实例第60-61页
     ·迷惑变换集T第61-62页
     ·迷惑变换方案第62-65页
     ·仿真结果第65-66页
     ·小结第66-68页
第4章 一种基于第一主成份方向稳定性的图像零水印方法第68-87页
     ·相关工作和研究目标第69-71页
     ·相关工作第69-70页
     ·研究目标第70-71页
     ·第一主成份方向的稳定性第71-72页
   ·DT-CWT第72-73页
   ·FPCD稳定性测试第73-75页
     ·测试结果第73-74页
     ·评价第74-75页
   ·水印方案第75-79页
     ·水印"嵌入"第76-77页
     ·水印提取与检测第77页
     ·安全性分析第77页
     ·鲁棒性分析第77-79页
     ·实验结果第79-84页
     ·实验设置第79页
     ·水印检测阀值T第79-81页
     ·鲁棒性实验第81-84页
     ·相关方案的比较第84-85页
     ·小结第85-87页
第5章 一种稳健的遥感影像可视零水印保护方案第87-114页
   ·引言第87-88页
     ·相关工作和研究目标第88-90页
     ·相关工作第88-90页
     ·研究目标第90页
     ·背景知识第90-92页
     ·SVD与FSVV第90-91页
     ·FSVVD的稳定性第91页
     ·Contourlet变换第91-92页
     ·FSVVD稳定性测试与影响因子第92-96页
     ·U_1与V_1的稳定性第92-94页
     ·反映U_1稳定性的因子第94-96页
     ·多波段遥感影像水印方案第96-102页
     ·水印位置的选择第96-97页
     ·多波段水印嵌入算法第97-98页
     ·单波段水印检测第98-99页
     ·遥感影像的水印检测第99-100页
     ·时间性能第100-101页
     ·安全性分析第101-102页
     ·实验结果第102-111页
     ·实验设置第102-103页
     ·水印位置的选择第103-104页
     ·水印嵌入与检测时间第104-105页
     ·水印检测阀值T第105-106页
     ·攻击实验第106-111页
   ·相关方案的比较第111-112页
     ·小结第112-114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14-119页
   ·全文总结第114-117页
   ·研究展望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7页
作者简介与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数据集成挖掘方法与技术研究
下一篇:工艺波动对纳米尺度MOS集成电路性能影响模型与相关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