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密集视点的计算三维显示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1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人眼感知立体原理第14-17页
    1.3 多视点采集第17-19页
    1.4 三维显示第19-24页
        1.4.1 可穿戴式三维显示第19-21页
        1.4.2 全息显示第21-22页
        1.4.3 自由立体显示与集成成像显示第22-23页
        1.4.4 光场显示第23-24页
    1.5 密集视点生成及密集视点显示第24-26页
    1.6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第26-27页
    参考文献第27-31页
第二章 摄像机采集及标定方法第31-60页
    2.1 摄像机采集中的图像处理第31-38页
        2.1.1 解拜耳编码第31-34页
        2.1.2 白平衡算法第34-37页
        2.1.3 高动态范围第37-38页
    2.2 单目摄像机成像与标定方法第38-49页
        2.2.1 摄像机成像模型第38-42页
        2.2.2 光学畸变第42-43页
        2.2.3 外参矩阵第43-44页
        2.2.4 单应性矩阵第44-45页
        2.2.5 摄像机标定实现第45-49页
    2.3 双目摄像机标定方法第49-53页
        2.3.1 极线几何第49-50页
        2.3.2 本征矩阵及基础矩阵第50-52页
        2.3.3 校正映射第52-53页
    2.4 光场相机采集与标定方法第53-57页
        2.4.1 光场相机的采集第53-55页
        2.4.2 光场相机的标定第55-57页
    2.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第三章 基于两视点图像的密集视点生成方法第60-91页
    3.1 多种图像匹配方法第60-77页
        3.1.1 特征点检测及匹配第60-67页
        3.1.2 光流法第67-72页
        3.1.3 立体视觉匹配第72-77页
    3.2 虚拟视点生成方法介绍第77-80页
        3.2.1 基于稀疏特征点的图像绘制第77-79页
        3.2.2 基于稠密视差的图像绘制第79-80页
    3.3 密集视点生成方法实现第80-87页
        3.3.1 基于稀疏特征点网格的密集虚拟视点生成方法第81-85页
        3.3.2 基于稠密视差网格的密集视点生成及实时显示方法第85-87页
    3.4 本章小结第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第四章 基于多视角图像的虚拟视点生成方法第91-133页
    4.1 多摄像机标定方法第91-103页
        4.1.1 由运动到结构第91-96页
        4.1.2 计算空间点第96-98页
        4.1.3 光束平差法第98-103页
    4.2 三维场景的任意虚拟视点生成第103-114页
        4.2.1 三维场景的模型重建第103-107页
        4.2.2 基于互联网图像的三维重建第107-109页
        4.2.3 三维全景的拼接第109-114页
    4.3 基于深度的三维重建第114-128页
        4.3.1 Kinect Fusion第115-117页
        4.3.2 表面重建第117-122页
        4.3.3 基于横拍导轨的三维重建及三维显示方法第122-128页
    4.4 本章小结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3页
第五章 基于光栅的三维显示方法第133-172页
    5.1 基于像素的计算三维显示方法第133-141页
        5.1.1 光栅显示原理第133-136页
        5.1.2 加权蒙板第136-137页
        5.1.3 快速光栅显示计算第137-141页
    5.2 基于半色调的显示方法第141-157页
        5.2.1 半色调加网第142-144页
        5.2.2 半色调加网算法第144-149页
        5.2.3 半色调评价方法第149-157页
    5.3 基于印刷半色调的光栅三维显示方法第157-167页
        5.3.1 基于印刷半色调的光栅三维显示方法第157-159页
        5.3.2 基于浮点型网分复用半色调的光栅三维显示方法第159-167页
    5.4 本章小结第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72页
第六章 光场及计算光场显示方法第172-198页
    6.1 光场第172-174页
    6.2 计算光场显示第174-177页
    6.3 压缩光场显示第177-184页
        6.3.1 内容自适应光栅显示第177-178页
        6.3.2 基于体衰减计算的多层光场显示第178-180页
        6.3.3 基于偏振计算的光场显示第180-181页
        6.3.4 基于张量计算的光场显示第181-183页
        6.3.5 基于追踪的大视角压缩光场显示第183-184页
    6.4 基于观看位置权重分布函数的压缩光场显示第184-195页
        6.4.1 计算原理第184-186页
        6.4.2 观看位置的权重分布函数第186-187页
        6.4.3 权重压缩光场显示的效果分析第187-189页
        6.4.4 实现过程第189-191页
        6.4.5 实验第191-195页
    6.5 本章小结第195页
    参考文献第195-198页
第七章 结论第198-201页
    7.1 研究内容与创新第198-199页
    7.2 当前工作的不足及下一步研究方向第199-201页
致谢第201-203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发表专利第203页

论文共2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间机械臂在轨捕获碰撞动力学及控制研究
下一篇:石河子沙地酒庄葡萄酒品牌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