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家事审判程序的建构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国内外的立法状况 | 第8-10页 |
1.1.1 域外的立法现状 | 第8-9页 |
1.1.2 国内的立法现状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域外研究 | 第10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10-12页 |
1.3 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1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2 家庭、家事、家事审判程序 | 第14-22页 |
2.1 家庭 | 第14-15页 |
2.2 家事和家事争讼事件 | 第15-19页 |
2.3 家事审判程序 | 第19-22页 |
3 我国家事事件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2-28页 |
3.1 我国家事案件审理的现状 | 第22-24页 |
3.1.1 民事纠纷与家事纠纷不区分审理 | 第22页 |
3.1.2 家事调解程序应用的不规范 | 第22-23页 |
3.1.3 家事审判法官的非专业化 | 第23页 |
3.1.4 家事案件未形成统一规范 | 第23-24页 |
3.2 现行有关家事法律规制的现状 | 第24-25页 |
3.2.1 未形成统一的家事审判程序法 | 第24-25页 |
3.2.2 对家事事件没有做专门的分类 | 第25页 |
3.2.3 法院调查取证权的范围未规定 | 第25页 |
3.3 目前我国家事审判制度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3.3.1 不利于社会和谐及树立司法权威 | 第26页 |
3.3.2 不利于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 第26-27页 |
3.3.3 浪费司法资源,影响司法效率的提高 | 第27-28页 |
4 家事审判程序的构建 | 第28-38页 |
4.1 家事审判的适用原则 | 第28-34页 |
4.1.1 职权主义原则 | 第28-30页 |
4.1.2 不公开审理原则 | 第30-31页 |
4.1.3 调解原则 | 第31-32页 |
4.1.4 统合处理原则 | 第32-34页 |
4.2 家事法官的专业化 | 第34-35页 |
4.2.1 设立专门的家事法官 | 第34-35页 |
4.2.2 设立专门的家事调查员 | 第35页 |
4.3 设立专门的家事法庭 | 第35-38页 |
5 与家事审判程序相关的程序问题 | 第38-49页 |
5.1 调解前置程序 | 第38-43页 |
5.1.1 调解的模式 | 第38-39页 |
5.1.2 调解前置适用的案件范围 | 第39-40页 |
5.1.3 设立专门的家事调解员 | 第40-42页 |
5.1.4 法院调解程序的规范化 | 第42-43页 |
5.2 第三人参与家事审判 | 第43-45页 |
5.3 检察机关参与家事审判 | 第45-49页 |
5.3.1 我国检察机关参与家事审判的现状 | 第45-46页 |
5.3.2 域外有关立法规定 | 第46-47页 |
5.3.3 检察机关参与家事审判的方式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