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1.4 基本思路和研究框架 | 第12-15页 |
1.4.1 基本思路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2.1 网络舆情的相关研究 | 第15-19页 |
2.1.1 网络舆情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1.2 网络舆情的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2.1.3 网络舆情的应对视角 | 第18-19页 |
2.2“雷语”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2.3 生活作风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3 公职人员网络舆情类型的研究确定 | 第23-31页 |
3.1 公职人员网络舆情分类 | 第23-25页 |
3.2 公职人员“雷语”现状分析 | 第25-27页 |
3.3 生活作风问题的发展变化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4 网民对于公职人员“雷语”容忍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31-41页 |
4.1 毕福剑“雷语”案例分析 | 第31-35页 |
4.1.1 案例“微博评论—时间”关联性分析 | 第31-32页 |
4.1.2 网民“雷语”容忍度测算 | 第32-34页 |
4.1.3 网民对于毕福剑“雷语”事件基本可容忍的原因分析 | 第34-35页 |
4.2 假设的提出 | 第35页 |
4.3 数据与方法 | 第35-37页 |
4.3.1 数据与变量 | 第35-36页 |
4.3.2 方法 | 第36-37页 |
4.4 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5 公职人员生活作风类舆情机理研究 | 第41-47页 |
5.1 公职人员生活作风问题发生机理剖析 | 第41-42页 |
5.1.1 公职人员生活作风问题频发的原因 | 第41-42页 |
5.1.2 公职人员生活作风问题易成为舆情热点的原因分析 | 第42页 |
5.2 公职人员生活作风类舆情特征分析 | 第42-45页 |
5.2.1 公职人员生活作风类舆情事件曝光机理分析 | 第42-44页 |
5.2.2 由生活作风舆情引发的公职人员被处理情况 | 第44-45页 |
5.3 公职人员生活作风类舆情演化机理分析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6 公职人员两类舆情的应对策略研究 | 第47-55页 |
6.1 公职人员“雷语”类舆情的应对策略 | 第47-48页 |
6.2 公职人员生活作风类舆情的应对策略 | 第48-54页 |
6.2.1 无舆情压力的公职人员应对策略研究 | 第48-50页 |
6.2.2 有舆情压力的公职人员应对策略研究 | 第50-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7.1 研究总结 | 第55-56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