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对外经济关系论文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业绩及潜力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9-21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目的第9-10页
        1.1.3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6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1-14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4-16页
        1.2.3 研究文献述评第16页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安排第16-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8页
        1.3.2 研究框架第18-19页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1 研究思路第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5 论文创新及不足之处第20-21页
        1.5.1 论文创新点第20页
        1.5.2 论文不足之处第20-21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21-25页
    2.1 国际直接投资主流理论第21-22页
        2.1.1 垄断优势理论第21页
        2.1.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21页
        2.1.3 比较优势理论第21页
        2.1.4 内部化理论第21-22页
    2.2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第22-25页
        2.2.1 邓宁投资发展阶段论第22-23页
        2.2.2 小规模技术优势理论第23页
        2.2.3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第23-24页
        2.2.4 技术本地化优势第24-25页
第三章“一带一路”战略及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现状第25-35页
    3.1“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第25-28页
        3.1.1“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背景第25-27页
        3.1.2“一带一路”的地域范围第27页
        3.1.3“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第27-28页
    3.2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分析第28-35页
        3.2.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界定第28-29页
        3.2.2 中国对“一带”国家直接投资现状第29-32页
        3.2.3 中国对“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现状第32-34页
        3.2.4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对比分析第34-35页
第四章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业绩与潜力第35-54页
    4.1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业绩测算分析第35-38页
        4.1.1 投资业绩指数构建及数据来源第35页
        4.1.2 中国对“一带”国家直接投资业绩测算及评价第35-37页
        4.1.3 中国对“一路”国家直接投资业绩测算及评价第37-38页
    4.2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潜力测算分析第38-49页
        4.2.1 投资潜力指数构建及数据来源第38-41页
        4.2.2 中国对“一带”国家直接投资潜力指数测算及评价第41-45页
        4.2.3 中国对“一路”国家直接投资潜力指数测算及评价第45-49页
    4.3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业绩与潜力指数交叉比较第49-52页
        4.3.1 国家分类第49页
        4.3.2 中国对“一带”国家投资业绩与潜力的交叉分析第49-51页
        4.3.3 中国对“一路”国家投资业绩与潜力的交叉分析第51-52页
    4.4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业绩与潜力对比分析第52-54页
        4.4.1“一带”、“一路”直接投资业绩对比分析第52页
        4.4.2“一带”、“一路”直接投资潜力对比分析第52页
        4.4.3 中国对“一带”、“一路”两个经济带交叉分析对比第52-54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第54-57页
    5.1 研究结论第54页
    5.2 对策建议第54-57页
        5.2.1 探索投资合作新方式,扩大投资规模第54页
        5.2.2 正确认识投资业绩与潜力,采取差别化投资策略第54-55页
        5.2.3 准确把握各国优势与劣势,采取针对性投资策略第55页
        5.2.4 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发挥企业能动作用第55-56页
        5.2.5 持续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第56页
        5.2.6 发挥国际金融机构作用,做好投资风险防范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版权贸易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下一篇:中国外汇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