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化学分析与鉴定论文

红车轴草及鹰嘴豆中异黄酮成分体外模拟代谢研究

致谢第5-6页
中文摘要第6-8页
英文摘要第8-9页
缩略词简表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天然药物体外代谢研究方法第13-15页
        1.1.1 模拟胃肠道代谢研究方法第13-14页
        1.1.2 模拟肝脏代谢研究方法第14-15页
    1.2 天然药物代谢产物的检测方法第15-16页
        1.2.1 传统方法第15页
        1.2.2 现代仪器联用检测方法第15-16页
    1.3 异黄酮成分的药理作用第16-17页
        1.3.1 抗肿瘤作用第16页
        1.3.2 抗氧化作用第16页
        1.3.3 抗炎作用第16-17页
        1.3.4 抗病毒作用第17页
        1.3.5 雌激素作用第17页
        1.3.6 其他药理作用第17页
    1.4 异黄酮的代谢研究进展第17-18页
        1.4.1 异黄酮的体外代谢第17-18页
        1.4.2 异黄酮的体内代谢第18页
    1.5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18-20页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二章 UPLC-QTOF-MS联用技术研究红车轴草中异黄酮成分在体外胃肠道模型中的代谢第21-47页
    2.1 红车轴草概述第21页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21-22页
        2.2.1 实验仪器第21-22页
        2.2.2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22页
    2.3 红车轴草中异黄酮的提取与鉴定第22-25页
        2.3.1 红车轴草中异黄酮成分的提取第22-23页
        2.3.2 HPLC色谱方法的建立第23页
        2.3.3 异黄酮成分的制备与纯化第23页
        2.3.4 UPLC-QTOF-MS分析方法第23-24页
        2.3.5 方法学验证第24-25页
    2.4 红车轴草中异黄酮在体外模拟胃肠道代谢模型中的代谢第25-27页
        2.4.1 模拟胃液配制第25页
        2.4.2 模拟肠液配制第25页
        2.4.3 GAM培养基的配制第25-26页
        2.4.4 肠道菌群的孵育第26页
        2.4.5 红车轴草提取液在模拟胃液中代谢第26页
        2.4.6 红车轴草提取液在模拟肠液中代谢第26页
        2.4.7 异黄酮样品在离体肠道菌群中代谢第26-27页
    2.5 结果与讨论第27-46页
        2.5.1 提取条件的确定第27-28页
        2.5.2 UPLC-QTOF-MS鉴定异黄酮成分第28-34页
        2.5.3 方法学验证第34-37页
        2.5.4 红车轴草提取物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代谢第37-38页
        2.5.5 红车轴草中异黄酮成分在离体人肠道菌群中代谢产物的鉴定第38-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UPLC-QTOF-MS联用技术研究鹰嘴豆中异黄酮成分在体外胃肠道模型中的代谢第47-64页
    3.1 鹰嘴豆概述第47页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47页
    3.3 鹰嘴豆中异黄酮的提取与鉴定第47-50页
        3.3.1 鹰嘴豆的发芽第47-48页
        3.3.2 鹰嘴豆中各成分的提取第48页
        3.3.3 比较发芽和未发芽鹰嘴豆所含成分第48页
        3.3.4 异黄酮成分的制备与纯化第48-49页
        3.3.5 UPLC-QTOF-MS分析方法第49页
        3.3.6 方法学验证第49-50页
    3.4 鹰嘴豆中异黄酮在体外模拟胃肠道代谢模型中的代谢第50页
    3.5 结果与讨论第50-63页
        3.5.1 发芽与未发芽鹰嘴豆中成分比较第50页
        3.5.2 提取条件的确定第50-52页
        3.5.3 UPLC-QTOF-MS鉴定异黄酮成分第52-55页
        3.5.4 方法学验证第55-57页
        3.5.5 鹰嘴豆提取物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代谢第57页
        3.5.6 鹰嘴豆中异黄酮成分在离体人肠道菌群中代谢产物的鉴定第57-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3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分子量透明质酸治疗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活性研究及初步机制探索
下一篇:基于pH微环境调控技术的达比加群酯小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