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6页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二、研究现状第10-14页
 三、研究方法第14页
 四、研究框架和创新之处第14-16页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的基本理论阐释第16-21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第16-18页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第16页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16-17页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第17页
  (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第17-18页
 二、社会思潮的基本内涵第18-21页
  (一) 社会思潮的含义第18-19页
  (二) 社会思潮的一般特点第19-21页
第二章 新时期我国社会思潮的现实透视第21-32页
 一、对我国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分析第21-25页
  (一) 新自由主义思潮——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第21-22页
  (二) 民主社会主义——改良的资本主义模式第22-23页
  (三) 个人主义——资产阶级道德观第23-24页
  (四) 消费主义——西方社会的价值观第24-25页
 二、新时期我国社会思潮领域的主要特点第25-28页
  (一) 复杂多样性第25-26页
  (二) 现实利益性第26页
  (三) 理论冲突性第26-27页
  (四) 动态发展性第27-28页
 三、多元社会思潮对我国的双重影响第28-32页
  一、多元社会思潮对我国的积极影响第28-29页
  二、多元社会思潮对我国的消极影响第29-32页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及引领社会思潮的历史经验分析第32-41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第32-34页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第32-33页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主导性与整合性的统一第33页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第33-34页
 二、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历史经验第34-41页
  (一)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经验第34-37页
  (二)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不足第37-41页
第四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对策第41-61页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巩固其对社会思潮的领导权第41-45页
  (一) 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增强其引领的合法性第41-42页
  (二) 深入研究并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增强其理论魅力第42-44页
  (三)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推进其大众化第44-45页
 二、加强对我国多元社会思潮的科学研究,增强引领的针对性第45-49页
  (一) 明确社会思潮的分析方法第45-47页
  (二) 把握社会思潮的发展态势第47-48页
  (三) 控制社会思潮的传播第48-49页
 三、加强重点人群的思想教育,找准引领的着力点第49-54页
  (一) 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第49-51页
  (二) 突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第51-52页
  (三) 强化对知识分子的教育管理第52-54页
 四、重视媒体的主渠道作用,营造引领的和谐环境第54-57页
  (一) 发挥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各自的优势第54-55页
  (二) 把握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第55-56页
  (三) 加强对各类媒体的控制第56-57页
 五、齐抓共管,全方位提升引领的有效性第57-61页
  (一) 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第57-58页
  (二) 利用学校教育的理论熏陶作用第58-59页
  (三) 重视农村基层的渗透作用第59页
  (四) 借助各种社会团体组织的特殊作用第59-61页
结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以南通实践为例
下一篇: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