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12页 |
一、徐志摩诗歌的中西文化背景 | 第12-18页 |
(一) 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血脉 | 第12-14页 |
(二) 沐浴西方文化 | 第14-18页 |
二、徐志摩诗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继与发展 | 第18-31页 |
(一) 美学倾向与老庄思想的契合 | 第18-21页 |
(二) 境生象外 | 第21-26页 |
1、民族化的意象呈现 | 第21-22页 |
2、比兴的手法与象征 | 第22-25页 |
3、意境:情与景的契合 | 第25-26页 |
(三) 音节的匀整与流动 | 第26-31页 |
1、韵律的规则变化 | 第26-27页 |
2、节奏的强化 | 第27-28页 |
3、复沓的抒情方式 | 第28-31页 |
三、徐志摩诗歌对西方文化资源的吸收与借鉴 | 第31-42页 |
(一) 前期诗歌对西方浪漫主义的吸收 | 第31-35页 |
1、自然意识与童年意识 | 第31-32页 |
2、追求理想与爱 | 第32-33页 |
3、死亡意识 | 第33-35页 |
(二) 后期诗歌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 | 第35-42页 |
1、现代主义诗美的追求 | 第35-38页 |
2、现代主义诗艺的探索 | 第38-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