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乡村旅游市场快速增长 | 第10页 |
1.1.2 国家相关部门对旅游业的重视 | 第10-11页 |
1.1.3 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 | 第11-12页 |
1.1.4 我国节假日对旅游业的推动 | 第12页 |
1.1.5 青岛市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视 | 第12-13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 | 第14-19页 |
1.3.1 乡村旅游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 第14-16页 |
1.3.2 乡村旅游的投资经营规律 | 第16-17页 |
1.3.3 乡村旅游产品的概念及类型 | 第17-18页 |
1.3.4 乡村旅游的规划与升级的关系研究 | 第18-19页 |
1.4 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青岛市崂山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状况 | 第21-44页 |
2.1 青岛市崂山区区位及交通条件 | 第21-22页 |
2.1.1 地理区位 | 第21页 |
2.1.2 交通条件 | 第21-22页 |
2.2 崂山区在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地位 | 第22页 |
2.2.1 崂山区乡村旅游在政府中的地位 | 第22页 |
2.2.2 崂山区乡村旅游对青岛市的经济作用 | 第22页 |
2.3 青岛市崂山区的乡村旅游的资源及条件 | 第22-27页 |
2.3.1 总体宏观环境 | 第22-24页 |
2.3.2 乡村旅游的规模 | 第24页 |
2.3.3 相关政策、标准等逐步完善 | 第24-25页 |
2.3.4 青岛市崂山区乡村旅游资源类型及分布 | 第25-26页 |
2.3.5 青岛市崂山区乡村旅游资源特征分析 | 第26-27页 |
2.4 青岛市崂山区乡村旅游市场条件及其特征 | 第27-44页 |
2.4.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内容 | 第27页 |
2.4.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7-44页 |
第三章 青岛市崂山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44-49页 |
3.1 青岛市崂山区原有产品 | 第44-46页 |
3.1.1 滨海渔家风情旅游产品 | 第44页 |
3.1.2 山林山岳旅游产品 | 第44-45页 |
3.1.3 田园农耕旅游产品 | 第45-46页 |
3.1.4 历史民俗旅游产品 | 第46页 |
3.2 青岛市崂山区乡村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 | 第46-49页 |
3.2.1 缺乏详细的策划和整体科学的发展规划 | 第46页 |
3.2.2 乡村基础设施不够配套完善 | 第46-47页 |
3.2.3 产品样式少,无形成产品体系 | 第47页 |
3.2.4 品牌意识淡薄,营销方式单一 | 第47页 |
3.2.5 经营服务质量不高,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 | 第47-48页 |
3.2.6 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缺乏“乡村性”和“本土性” | 第48-49页 |
第四章 青岛市崂山区乡村旅游产品升级的标准、思路与途径 | 第49-59页 |
4.1 乡村旅游产品升级的标准 | 第49-51页 |
4.1.1 乡村旅游效益提升 | 第49页 |
4.1.2 旅游产品可持续性强 | 第49-50页 |
4.1.3 旅游产品的乡土性强 | 第50页 |
4.1.4 服务便利化程度高 | 第50-51页 |
4.2 乡村旅游产品升级的主要思路 | 第51-55页 |
4.2.1 注重游客乡土体验 | 第51-52页 |
4.2.2 挖掘乡村文化内涵 | 第52-54页 |
4.2.3 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 第54-55页 |
4.3 乡村旅游产品升级的途径 | 第55-59页 |
4.3.1 乡村旅游产品+资本 | 第55-56页 |
4.3.2 乡村旅游产品+乡愁+创新 | 第56-57页 |
4.3.3 乡村旅游产品+公共服务+地方社区 | 第57-59页 |
第五章 青岛市崂山区乡村旅游产品升级的政策建议 | 第59-63页 |
5.1 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有力的措施 | 第59-60页 |
5.1.1 升级旅游公共设施 | 第59页 |
5.1.2 旅游信息服务组织建设 | 第59-60页 |
5.1.3 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 第60页 |
5.2 企业—资金和管理经验的提供者 | 第60-61页 |
5.3 社区—参与者及推动者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