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1.1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0-11页 |
1.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2 北极地区的地理概念与法律涵义 | 第14-23页 |
2.1 北极地区的地理概念与战略价值 | 第14-17页 |
2.1.1 北极地区的范围 | 第14-15页 |
2.1.2 丰富的自然资源 | 第15页 |
2.1.3 北极航道 | 第15-16页 |
2.1.4 军事战略价值 | 第16-17页 |
2.2 北极地区的法律涵义与问题 | 第17-19页 |
2.2.1 主权与主权权利概念厘清 | 第17页 |
2.2.2 北极地区法律制度演变 | 第17-18页 |
2.2.3 北极理事会的诞生 | 第18-19页 |
2.3 北极争端法律依据之发展 | 第19-23页 |
2.3.1 扇形原则 | 第19-20页 |
2.3.2 先占原则 | 第20-21页 |
2.3.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成为新的法律依据 | 第21-23页 |
3 北极地区的特殊性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普遍适用性 | 第23-30页 |
3.1 北极地区的特殊性 | 第23-25页 |
3.1.1 特殊的环境 | 第23-24页 |
3.1.2 制定"北极条约"的不可行性 | 第24-25页 |
3.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为"海洋宪章"的普遍适用性 | 第25-27页 |
3.2.1 《公约》的核心地位 | 第25-26页 |
3.2.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适用北极的缺陷 | 第26-27页 |
3.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其他国际条约的关系 | 第27-30页 |
3.3.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斯瓦尔巴德条约》的关系 | 第27-28页 |
3.3.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其他国际条约的关系 | 第28-30页 |
4 各国《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的权利主张评析 | 第30-40页 |
4.1 环北极国家的权利主张 | 第30-34页 |
4.1.1 北极国家的主权与主权权利 | 第30-32页 |
4.1.2 北极大陆架的主权权利 | 第32-33页 |
4.1.3 北极国家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权 | 第33-34页 |
4.2 地理不利国家权利诉求 | 第34-38页 |
4.2.1 科学考察研究权 | 第34-35页 |
4.2.2 公海与"国际海底区域"中的权利 | 第35页 |
4.2.3 航道的无害通过权与过境通行权 | 第35-37页 |
4.2.4 资源的共同开发与环境保护合作 | 第37-38页 |
4.3 环北极国家与地理不利国家间的共识与分歧 | 第38-40页 |
4.3.1 对环北极国家主权及主权权利的承认 | 第38-39页 |
4.3.2 "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的适用 | 第39-40页 |
5 中国的北极战略选择 | 第40-47页 |
5.1 中国对北极事务的参与 | 第40-42页 |
5.1.1 身份选择 | 第40页 |
5.1.2 国际参与 | 第40-41页 |
5.1.3 参与阻力 | 第41-42页 |
5.2 其他国家的北极战略借鉴 | 第42-44页 |
5.2.1 欧盟北极战略 | 第42-43页 |
5.2.2 韩国北极战略 | 第43-44页 |
5.3 中国未来北极战略选择 | 第44-47页 |
5.3.1 国际层面 | 第44-46页 |
5.3.2 国内层面 | 第46-47页 |
6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