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能源合作分析

致谢第3-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前言第10-19页
    第一节、选题意义与选题理由第10-11页
    第二节、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第11-17页
        一、国内学者研究成果第11-15页
        二、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第15-17页
    第三节、创新和不足之处第17-18页
    第四节、研究方法第18-19页
第一章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能源现状分析第19-31页
    第一节 中国的能源状况第19-24页
        一、中国能源基本概况第19-21页
        二、中国能源利用存在的问题第21-24页
            (一) 国内方面第21-24页
            (二) 国外方面第24页
    第二节、哈萨克斯坦的能源状况第24-31页
        一、哈萨克斯坦的能源政策第24-25页
        二、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现状第25-30页
            (一) 石油方面第25-28页
            (二) 天然气方面第28-30页
        三、哈萨克斯坦能源出口情况第30-31页
第二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哈能源合作的基础第31-36页
    第一节、"一带一路"与"光明之路"高度契合第31页
    第二节、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能源合作的条件充分第31-36页
        一、设施配套第31-33页
            (一) 输油管道系统第31-32页
            (二) 输气管道系统第32页
            (三) 铁路网第32-33页
        二、法律条件第33-34页
            (一) 国家间能源合作第33页
            (二) 地区能源合作第33-34页
        三、资金条件第34-36页
            (一)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第34页
            (二) 丝路基金第34页
            (三) 国际其他金融机构第34-36页
第三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哈能源合作情况分析第36-47页
    第一节、"一带一路"与能源合作第36-38页
        一、"一带一路"的战略内涵第36页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能源合作的目标第36-37页
        三、哈萨克斯坦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中的战略地位第37-38页
    第二节、"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哈油气资源的合作第38-42页
        一、油气资源开发第38-41页
        二、原油管道建设第41-42页
        三、油气开发加工技术合作第42页
    第三节、"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哈清洁能源的合作第42-47页
        一、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现状第42-44页
            (一) 规模技术领先第42-43页
            (二) 管理机制健全第43页
            (三) 政策法规完善第43-44页
        二、哈萨克斯坦新能源发展现状第44-46页
            (一) 清洁能源储量丰富第44-45页
            (二) 发展前景良好但仍存在障碍第45页
            (三) 世博会的召开将带来有利机遇第45-46页
        三、中哈清洁能源合作展望第46-47页
            (一) 明确重点,加强企业合作第46页
            (二) 增加技术水平,提供设施援助第46-47页
第四章、"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能源合作的挑战第47-52页
    第一节、政治环境分析第47-49页
        一、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第47页
        二、美国在哈萨克斯坦第47-48页
        三、欧盟在哈萨克斯坦第48-49页
    第二节、经济环境分析第49-50页
        一、全球能源格局进入转型期第49页
        二、中国企业实力有限第49页
        三、哈萨克斯坦石油产业的局限第49-50页
    第三节、社会环境分析第50-51页
        一、民族文化存在差异第50页
        二、政权更迭的不确定第50-51页
    第四节、技术问题分析第51-52页
第五章、"一带一路"实施中推进中国哈与萨克斯坦能源合作的建议第52-56页
    第一节、观念战略层面的第52-53页
        一、贯彻落实"新能源安全观"第52页
        二、继续推进能源"走出去"战略第52-53页
    第二节、国家机制层面的第53-54页
        一、信息交流机制第53页
        二、人才培养机制第53页
        三、宏观指导机制第53-54页
        四、能源应急机制第54页
    第三节、企业合作层面的第54-56页
        一、加深石化产业链建设第54-55页
        二、培养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第55页
        三、防止中国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第55-56页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基于制度非中性的视角
下一篇:法国恐怖主义的发展及其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