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研究 | 第20-25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2.1.1 养老服务 | 第20-21页 |
2.1.2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 | 第21页 |
2.1.3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风险 | 第21-22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2.1 福利多元主义 | 第22页 |
2.2.2 公共治理理论 | 第22-23页 |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3页 |
2.2.4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养老服务的风险因素分析 | 第25-32页 |
3.1 计划阶段的风险因素分析 | 第25-26页 |
3.1.1 法律法规不健全引发的风险 | 第25页 |
3.1.2 购买需求不确定引发的风险 | 第25-26页 |
3.1.3 购买计划不完善引发的风险 | 第26页 |
3.2 选择阶段的风险因素分析 | 第26-28页 |
3.2.1 政府寻租腐败引发的风险 | 第26-27页 |
3.2.2 竞争缺乏引发的风险 | 第27-28页 |
3.2.3 社会组织道德失范引发的风险 | 第28页 |
3.3 实施阶段的风险因素分析 | 第28-30页 |
3.3.1 社会组织运营经验缺乏引发的风险 | 第28-29页 |
3.3.2 政府监管失效引发的风险 | 第29-30页 |
3.3.3 非均等化引发的风险 | 第30页 |
3.4 评估阶段的风险因素分析 | 第30-32页 |
3.4.1 评估指标体系缺陷引发的风险 | 第30-31页 |
3.4.2 评估主体单一引发的风险 | 第31-32页 |
第4章 国内外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养老服务的风险防范经验及启示 | 第32-38页 |
4.1 国外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风险防范经验 | 第32-33页 |
4.1.1 美国的经验 | 第32页 |
4.1.2 日本的经验 | 第32-33页 |
4.1.3 英国的经验 | 第33页 |
4.2 国内发达地区购买养老服务的风险防范经验 | 第33-35页 |
4.2.1 北京市宣武区 | 第33-34页 |
4.2.2 南京市鼓楼区 | 第34-35页 |
4.2.3 上海市普陀区 | 第35页 |
4.3 国内外经验对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风险防范的启示 | 第35-38页 |
4.3.1 健全法律体系 | 第36页 |
4.3.2 明确主体责任 | 第36页 |
4.3.3 明确养老需求 | 第36页 |
4.3.4 培育社会力量 | 第36页 |
4.3.5 优化监督机制 | 第36-38页 |
第5章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养老服务的风险防范措施 | 第38-46页 |
5.1 计划阶段的风险防范措施 | 第38-40页 |
5.1.1 完善法律体系,优化购买环境 | 第38页 |
5.1.2 政府加强重视,明确主体责任 | 第38-39页 |
5.1.3 根据购买需求,制定购买计划 | 第39-40页 |
5.2 选择阶段风险防范措施 | 第40-41页 |
5.2.1 编制购买预算,控制交易成本 | 第40页 |
5.2.2 规范购买流程,招标公开透明 | 第40-41页 |
5.2.3 提升道德素养,践行正当竞争 | 第41页 |
5.3 实施阶段的风险防范措施 | 第41-44页 |
5.3.1 促进社会组织发展,降低运营风险 | 第41-43页 |
5.3.2 建立动态监管,内外防范风险 | 第43-44页 |
5.4 评估阶段的风险防范措施 | 第44-46页 |
5.4.1 加强履约管理,建立评估体系 | 第44-45页 |
5.4.2 多主体参与评估,确保评估真实有效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