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300M 钢方面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2 材料热变形本构模型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3 金属切削变形本构模型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4 切削过程有限元仿真的研究 | 第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300M 钢热变形流变应力研究 | 第16-22页 |
2.1 实验的材料与方法 | 第16-18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6-17页 |
2.1.2 实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2 应力-应变曲线特性 | 第18-19页 |
2.3 热变形参数对流变应力的影响 | 第19-21页 |
2.3.1 变形温度对流变应力的影响 | 第19-20页 |
2.3.2 应变速率对流变应力的影响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300M 钢热变形高温本构模型的建立 | 第22-37页 |
3.1 300M 钢 Arrhenius 本构模型的建立 | 第22-26页 |
3.1.1 Arrhenius 方程 | 第22-23页 |
3.1.2 模型参数的求解 | 第23-26页 |
3.2 300M 钢 BP 神经网络本构模型的建立 | 第26-33页 |
3.2.1 人工神经网络 | 第26-28页 |
3.2.2 BP 神经网络 | 第28-29页 |
3.2.3 数据处理 | 第29-30页 |
3.2.4 模型训练 | 第30-33页 |
3.3 模型对比及评价 | 第33-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300M 钢金属切削本构模型的研究 | 第37-47页 |
4.1 金属切削本构模型 | 第37-39页 |
4.1.1 金属切削本构模型的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4.1.2 Johnson-Cook 模型 | 第38-39页 |
4.2 模型参数求解方法 | 第39-42页 |
4.2.1 切削机理理论分析 | 第39-40页 |
4.2.2 参数求解方法 | 第40-42页 |
4.3 实验及实验结果 | 第42-46页 |
4.3.1 准静态压缩实验 | 第42-44页 |
4.3.2 正交切削实验 | 第44-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300M 钢正交切削仿真模拟及模型的验证 | 第47-55页 |
5.1 AdvantEdge FEM 软件 | 第47-48页 |
5.2 300M 钢正交切削有限元模拟 | 第48-52页 |
5.2.1 切削模型的建立 | 第48页 |
5.2.2 材料参数的设定 | 第48-50页 |
5.2.3 刀具及切削参数的设定 | 第50-51页 |
5.2.4 网格划分 | 第51-52页 |
5.3 模型精度验证 | 第52-5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