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铈基复合氧化物选择性催化氧化氨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9-13页
TABLE OF CONTENTS第13-17页
图目录第17-20页
表目录第20-22页
主要符号与縮写表第22-23页
1 绪论第23-48页
    1.1 NH_3的危害与来源第23-24页
        1.1.1 NH_3的性质与危害第23页
        1.1.2 NH_3的来源第23-24页
    1.2 NH_3的处理技术第24-26页
        1.2.1 生物法第24页
        1.2.2 吸附/吸收法第24-25页
        1.2.3 光催化氧化法第25页
        1.2.4 催化分解法第25页
        1.2.5 选择性催化氧化法第25-26页
    1.3 选择性催化氧化NH_3催化剂载体的研究第26-27页
    1.4 选择性催化氧化NH_3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研究第27-35页
        1.4.1 贵金属催化剂第27-29页
        1.4.2 过渡金属催化剂第29-33页
        1.4.3 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第33-35页
    1.5 助剂在选择性催化氧化NH_3催化剂中的作用第35-36页
    1.6 Ce基催化剂的特征及在环境催化领域中的应用第36-41页
        1.6.1 CeO_2简介第36页
        1.6.2 CeO_2在环境催化领域中的应用第36-41页
    1.7 选择性催化氧化NH_3催化剂反应机理研究进展第41-45页
    1.8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第45-48页
        1.8.1 本论文研究思路第45-47页
        1.8.2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47-48页
2 实验部分第48-54页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48-50页
    2.2 催化剂表征第50-52页
        2.2.1 比表面积(BET)和孔结构测定第50页
        2.2.2 X-射线衍射(XRD)第50页
        2.2.3 拉曼(Raman)第50页
        2.2.4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50-51页
        2.2.5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51页
        2.2.6 元素分析(ICP-AES)第51页
        2.2.7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51页
        2.2.8 电子顺磁共振(EPR)第51页
        2.2.9 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第51页
        2.2.10 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第51页
        2.2.11 NH_3-程序升温还原(NH_3-TPR)第51-52页
        2.2.12 NH_3-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第52页
        2.2.13 O_2-程序升温脱附(O_2-TPD)第52页
    2.3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52-54页
3 Ce-Zr复合氧化物上NH_3氧化性能研究第54-65页
    3.1 引言第54页
    3.2 催化剂的制备第54页
    3.3 Ce-Zr复合氧化物的活性测试第54-55页
    3.4 Ce-Zr复合氧化物的结构表征第55-60页
    3.5 Ce-Zr复合氧化物的表面反应行为研究第60-64页
    3.6 本章小结第64-65页
4 Ce_(0.4)Zr_(0.6)O_2(CZ)-Al复合氧化物上NH_3氧化性能研究第65-76页
    4.1 引言第65页
    4.2 CZ-Al复合氧化物的制备第65页
    4.3 CZ-Al复合氧化物的活性测试第65-67页
    4.4 CZ-Al复合氧化物的结构表征第67-72页
        4.4.1 比表面积和XRD分析第67-68页
        4.4.2 H_2-TPR分析第68-70页
        4.4.3 EPR分析第70页
        4.4.4 XPS分析第70-72页
    4.5 CZ-Al复合氧化物的酸性位研究第72页
    4.6 讨论第72-75页
    4.7 本章小结第75-76页
5 CuO-CeO_2复合氧化物上NH_3氧化性能研究第76-99页
    5.1 引言第76页
    5.2 催化剂的制备第76-77页
    5.3 CuO-CeO_2(ST)复合氧化物的活性测试第77-78页
    5.4 CuO-CeO_2(ST)复合氧化物的结构表征第78-86页
        5.4.1 比表面积、孔结构和XRD分析第78-80页
        5.4.2 TEM分析第80-81页
        5.4.3 XPS分析第81-83页
        5.4.4 H_2-TPR分析第83-84页
        5.4.5 EPR分析第84-86页
    5.5 对比研究CuO-CeO_2(ST)、CuO-CeO_2(STI)和CuO-CeO_2(CI)催化剂第86-89页
    5.6 高分散CuO、Cu-O-Ce固溶体和Ce02的催化作用研究第89-98页
        5.6.1 CuO-CeO_2-H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第89-90页
        5.6.2 NH_3吸附与活化位的确定第90-93页
        5.6.3 CuO-CeO_2催化剂中NH_3-TPR结果分析第93-94页
        5.6.4 EPR和XPS研究CuO-CeO_2催化剂中O_2吸附活化位第94-98页
    5.7 本章小结第98-99页
6 Cu-Ce-Zr复合氧化物上NH_3氧化性能研究第99-117页
    6.1 引言第99页
    6.2 催化剂的制备第99-100页
        6.2.1 一步法第100页
        6.2.2 浸渍法第100页
    6.3 实验结果第100-109页
        6.3.1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第100页
        6.3.2 催化剂中Cu相存在状态分析第100-104页
        6.3.3 催化剂中的氧物种分析第104-106页
        6.3.4 不同方法制备催化剂的NH_3氧化性能第106-108页
        6.3.5 Cu-Ce-Zr(SOL)催化剂的抗硫、抗水性及热稳定性能研究第108-109页
    6.4 讨论第109-116页
    6.5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7 蜂窝状金属丝网催化剂上NH_3氧化性能研究第117-130页
    7.1 引言第117页
    7.2 催化剂的制备第117-118页
        7.2.1 蜂窝状金属丝和蜂窝陶瓷载体表面Al_2O_3涂层的制备第117页
        7.2.2 活性组分的负载第117-118页
    7.3 不同载体的物理性质第118-119页
    7.4 Cu/WMH和Cu-Ce/WMH催化剂的活性测试第119-120页
    7.5 Cu/WMH和Cu-Ce/WMH催化剂的结构表征第120-122页
        7.5.1 XRD分析第120-121页
        7.5.2 H_2-TPR分析第121-122页
    7.6 WMH和CH催化剂的对比研究第122-127页
        7.6.1 WMH和CH催化剂的活性测试第122页
        7.6.2 WMH和CH催化剂抗高NH_3浓度和高空速性能第122-124页
        7.6.3 WMH和CH催化剂上非稳态及寿命测试第124-126页
        7.6.4 O_2浓度、H_2和CH_4对WMH催化剂上NH_3氧化性能的影响第126-127页
        7.6.5 WMH催化剂的劣化实验第127页
    7.7 WMH催化剂的中试放大第127-129页
    7.8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30-133页
    8.1 结论第130-131页
    8.2 创新点第131-132页
    8.3 展望第132-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53页
作者简介第15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53-156页
致谢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机械系统中反射率和透射率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非稳态热传导问题分析的时域径向积分边界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