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花生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 | 第10-13页 |
1.1.1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 | 第10-11页 |
1.1.2 土壤中花生病原菌的增殖 | 第11页 |
1.1.3 土壤中花生化感物质的积累 | 第11-12页 |
1.1.4 土壤酶活性的降低 | 第12-13页 |
1.1.5 土壤有效养分失衡 | 第13页 |
1.2 花生连作障碍防治措施 | 第13-16页 |
1.2.1 进行轮作换茬 | 第13页 |
1.2.2 选用高产耐连作的品种 | 第13-14页 |
1.2.3 合理的间套作 | 第14页 |
1.2.4 施用有益微生物 | 第14-15页 |
1.2.5 施用有机肥和连作专用肥 | 第15页 |
1.2.6 改进土壤耕翻技术 | 第15页 |
1.2.7 土壤消毒技术 | 第15-16页 |
1.3 施加广谱植物内生真菌缓解连作障碍的可行性分析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广谱植物内生真菌缓解花生连作障碍的评价与筛选 | 第17-2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2.1.2 盆栽试验设计 | 第17-18页 |
2.1.3 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测定 | 第18页 |
2.1.4 土壤酶活测定 | 第18页 |
2.1.5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测定 | 第18页 |
2.1.6 DNA提取,PCR扩增和DGGE分析 | 第18-19页 |
2.1.7 花生农艺指标检测 | 第19页 |
2.1.8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1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9-25页 |
2.2.1 内生真菌对花生农艺指标的影响 | 第19-20页 |
2.2.2 内生真菌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第20页 |
2.2.3 施加内生真菌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 第20-22页 |
2.2.4 开花期土壤DGGE分析 | 第22-23页 |
2.2.5 蔗糖酶 | 第23页 |
2.2.6 脲酶 | 第23-24页 |
2.2.7 过氧化氢酶 | 第24-25页 |
2.3 讨论 | 第25-26页 |
2.4 结论 | 第26-27页 |
第3章 拟茎点霉B3在土壤中的定量检测及对花生病原菌的影响 | 第27-3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27页 |
3.1.2 试验设计 | 第27-28页 |
3.1.3 DNA提取 | 第28页 |
3.1.4 B3特异性引物的设计 | 第28-29页 |
3.1.5 实时定量PCR | 第29页 |
3.1.6 青枯菌和镰孢菌计数 | 第29页 |
3.1.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9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3.2.1 B3特异性引物设计及验证 | 第29-31页 |
3.2.2 B3荧光定量标准曲线制备 | 第31页 |
3.2.3 花生盆栽土壤中B3定量检测 | 第31-32页 |
3.2.4 施加B3对花生盆栽土壤中青枯菌数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5 施加B3对花生盆栽土壤中镰孢菌数量的影响 | 第33页 |
3.2.6 花生植株体内青枯菌,镰孢菌及B3的检测 | 第33-34页 |
3.3 讨论 | 第34-35页 |
第4章 木犀草素对花生的化感作用及拟茎点霉B3对其降解 | 第35-4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4.1.1 供试材料与化学药品 | 第36页 |
4.1.2 木犀草素对花生种子萌发影响 | 第36页 |
4.1.3 木犀草素对花生幼苗的影响 | 第36页 |
4.1.4 液相色谱检测木犀草素含量 | 第36-37页 |
4.1.5 液体培养条件下B3对木犀草素的降解 | 第37页 |
4.1.6 木犀草素土壤模拟降解试验 | 第37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4.2.1 木犀草素对花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7-38页 |
4.2.2 B3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对木犀草素的降解 | 第38-39页 |
4.2.3 B3在土壤条件下对木犀草素的降解 | 第39-40页 |
4.3 讨论 | 第40-42页 |
本文小结与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