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1-12页 |
1.3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全双工无线通信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 第14-24页 |
2.1 无线通信的工作方式 | 第14-19页 |
2.1.1 单工通信 | 第14-15页 |
2.1.2 半双工通信 | 第15页 |
2.1.3 移动中继方式 | 第15-16页 |
2.1.4 双工通信 | 第16-19页 |
2.2 全双工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 | 第19-23页 |
2.2.1 减少隐藏终端 | 第19-20页 |
2.2.2 减少因MAC调度产生的拥挤 | 第20-21页 |
2.2.3 多跳网络中应用蛀孔寻径方法(Wormhole Routing) | 第21-22页 |
2.2.4 认知无线电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全双工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24-38页 |
3.1 全双工系统的干扰问题 | 第24-25页 |
3.2 全双工天线的设计及干扰消除方法 | 第25-32页 |
3.2.1 被动干扰消除技术 | 第25-27页 |
3.2.2 主动干扰消除技术 | 第27-32页 |
3.3 全双工MIMO技术 | 第32-37页 |
3.3.1 MIMO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32-34页 |
3.3.2 全双工MIMO天线设计 | 第34-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全双工系统的容量分析 | 第38-50页 |
4.1 MIMO系统模型 | 第38-40页 |
4.2 MIMO系统容量分析 | 第40-45页 |
4.2.1 信道系数确定时的MIMO系统的容量 | 第40-41页 |
4.2.2 在发送端已知信道CSI的情形 | 第41-44页 |
4.2.3 发送端未知信道CSI的情形 | 第44-45页 |
4.3 全双工系统容量分析 | 第45-49页 |
4.3.1 点对点系统容量分析 | 第45-47页 |
4.3.2 全双工 MIMO系统的容量分析 | 第47-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全双工 MIMO 系统中的天线选择 | 第50-62页 |
5.1 全双工 MIMO的系统模型分析 | 第50-51页 |
5.2 全双工 MIMO系统的天线选择 | 第51-56页 |
5.2.1 天线选择准则 | 第51-54页 |
5.2.2 仿真分析 | 第54-56页 |
5.3 低秩信道下的天线选择 | 第56-61页 |
5.3.1 理论分析 | 第56-59页 |
5.3.2 仿真分析 | 第59-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2-63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