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福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绪论第11-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页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2-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2 技术路线第13-14页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第14页
        1.4.1 研究内容第14页
        1.4.2 创新之处第14页
2. 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第14-24页
    2.1 金融生态的研究回顾第14-18页
        2.1.1 对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内涵第15页
        2.1.2 对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及改善的研究第15-16页
        2.1.3 对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研究第16-17页
        2.1.4 农村金融生态问题研究第17-18页
    2.2 金融生态系统理论简介第18-22页
        2.2.1 生态系统第18-19页
        2.2.2 金融生态系统的概念界定第19-20页
        2.2.3 金融生态的基本要素第20-22页
    2.3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第22-24页
        2.3.1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第22-23页
        2.3.2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第23-24页
3. 福建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分析第24-32页
    3.1 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第24-26页
        3.1.1 农业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第24-25页
        3.1.2 农民收入水平保持快速的增长第25-26页
    3.2 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第26-30页
        3.2.1 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初步形成第26-27页
        3.2.2 金融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第27-28页
        3.2.3 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涌现第28-29页
        3.2.4 农业保险有所发展第29-30页
    3.3 农村信用环境逐渐改善第30-31页
    3.4 政府支农力度不断加大第31-32页
4.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2-39页
    4.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32-33页
    4.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33-39页
        4.2.1 农村经济环境第33-34页
        4.2.2 农村金融情况第34-35页
        4.2.3 信用法律环境第35页
        4.2.4 农村社会环境第35-36页
        4.2.5 政府行为第36-39页
5. 福建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第39-50页
    5.1 实证评价的预备第39-40页
        5.1.1 评价对象及数据来源第39页
        5.1.2 评价分类简介第39页
        5.1.3 评价方法选择第39-40页
    5.2 福建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第40-46页
        5.2.1 权重计算步骤第40-42页
        5.2.2 基于熵权法的评价结果第42-43页
        5.2.3 基于critic法的评价结果第43-44页
        5.2.4 两种评价方法评分的一致性检验第44-46页
    5.3 评价结果分析第46-50页
6. 构建稳定的福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和建议第50-60页
    6.1 福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第50-54页
        6.1.1 经济基础不够牢固第50-51页
        6.1.2 农村金融体系仍不完善第51-53页
            6.1.2.1 农村金融中介发展依然滞后第51-52页
            6.1.2.2 农村风险补偿机制不够健全第52页
            6.1.2.3 非正规金融缺乏必要的规范和保护第52-53页
        6.1.3 信用基础依然薄弱第53页
        6.1.4 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第53-54页
        6.1.5 地方政府干预不当第54页
    6.2 构建稳定的福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第54-60页
        6.2.1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现代农业第54-55页
        6.2.2 加快推进农业保险和农村居民社会保险建设第55-56页
        6.2.3 推动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第56-57页
        6.2.4 加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第57页
        6.2.5 加强农村地区法制教育宣传第57-58页
        6.2.6 加快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第58-6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7.1 结论第60-61页
    7.2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中智能电网建设问题研究--以浙江海盐县为例
下一篇:竹木餐具内有毒有害物质的研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