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构造论文--钢轨论文

钢轨断面轮廓测量仪的研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概述第8页
    1.2 钢轨磨耗检测的基本内容与允许限度第8-9页
        1.2.1 钢轨磨耗检测的基本内容第8-9页
        1.2.2 钢轨磨耗的允许限度第9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发展综述第9-12页
        1.3.1 钢轨磨耗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第10-12页
    1.4 本文的选题来源、研究意义及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15页
        1.4.1 本文的来源第12页
        1.4.2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2-13页
        1.4.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15页
    1.5 本章总结第15-16页
第二章 钢轨断面轮廓测量仪的总体方案设计第16-22页
    2.1 钢轨断面测量的拟采取的技术路线第16-17页
    2.2 机械电测的总体分析第17-19页
        2.2.1 钢轨断面定位的原理第17页
        2.2.2 MiniProf钢轨外形测量的定性分析第17-19页
        2.2.3 便携式钢轨轨头磨耗测量的定性分析第19页
    2.3 钢轨磨耗检测的总体方案分析第19-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机构学设计第22-28页
    3.1 测量机构设计第22-25页
        3.1.1 轨头二杆机构圆形件的选择与半径的确定第22页
        3.1.2 机构学尺寸设计第22-25页
    3.2 测量误差分析第25-26页
    3.3 对选择的传感器要求第26页
    3.4 角度传感器的固定形式第26-27页
        3.4.1 角度传感器双轴承支撑第26-27页
        3.4.2 角度传感器单轴承支撑第27页
    3.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四章 传感器与检测系统设计第28-36页
    4.1 角度传感器的选型与其参数性能第28-29页
        4.1.1 角度传感器的选型第28页
        4.1.2 导电塑料电位计的技术指标第28-29页
    4.2 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与电源选择第29-30页
        4.2.1 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第29-30页
        4.2.2 电源模块的选择第30页
    4.3 测量电路设计第30-35页
        4.3.1 轨检仪电路测量系统第30-33页
        4.3.2 钢轨断面测量电路设计第33-35页
    4.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五章 软件算法模型系统设计第36-41页
    5.1 数据传送命令与格式第36-37页
    5.2 坐标算法模型第37-39页
        5.2.1 钢轨测量的偏移理论轮廓第37页
        5.2.2 钢轨的偏移实际轮廓第37-39页
        5.2.3 钢轨的实际轮廓第39页
    5.3 磨耗算法模型第39-40页
    5.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六章 样机试验第41-56页
    6.1 样机机构的结构设计第41-45页
        6.1.1 电位计输出轴的选择与支撑结构的确定第41-42页
        6.1.2 结构的设计与轨底测量导轨结构选择第42-45页
    6.2 样机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第45-48页
        6.2.1 ADAM4017第46-47页
        6.2.2 ADAM4520第47页
        6.2.3 硬件结构的连接与设计第47-48页
    6.3 样机的软件设计第48-54页
        6.3.1 开发平台的选择与系统功能的需求第48-50页
        6.3.2 VC与ADAM模块的通信选择第50-53页
        6.3.3 VC编程界面与数据存储分析第53-54页
    6.4 样机试验结果第54-55页
    6.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56-58页
    7.1 工作总结第56-57页
    7.2 工作展望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直径原状土取土器的研制
下一篇:鄱阳湖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ora)的种群现状及其消化系统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