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背景与课题来源 | 第9-12页 |
1.1.1 卫星光通信的发展 | 第9-12页 |
1.1.2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空间光至光纤耦合发展状况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空间光至光纤耦合的发展状况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第2章 不同干扰下空间光至单模光纤的耦合 | 第16-30页 |
2.1 在无干扰情况下空间光至单模光纤的耦合性质 | 第16-21页 |
2.2 存在干扰情况中空间光至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性质探究 | 第21-29页 |
2.2.1 光与光纤耦合中出现横向偏差与角度偏差状况时耦合效率形式 | 第22-25页 |
2.2.2 透镜光纤对准过程中出现轴向偏差情况时的耦合效率形式 | 第25-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耦合效率控制算法建模 | 第30-42页 |
3.1 控制算法中心思想 | 第30-33页 |
3.1.1 模式搜索简介 | 第30-31页 |
3.1.2 粒子群优化算法简介 | 第31-33页 |
3.2 算法建模 | 第33-41页 |
3.2.1 模式搜索算法建模仿真 | 第33-36页 |
3.2.2 粒子群优化算法建模仿真 | 第36-41页 |
3.2.3 两种算法比较 | 第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空间光至单模光纤自动耦合控制实验研究 | 第42-55页 |
4.1 实验系统介绍 | 第42-45页 |
4.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5-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页 |